山西千年絳州木版年畫在艱難中傳承
2013-01-25   作者:呂夢琦 王井懷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邦邦邦!……”隨着農曆春節的日益臨近,山西省新絳縣中社村又傳出了熟悉的刻版聲。47歲的郭全生一手拿着木槌,一手拿着刻刀,正在認真地雕刻着今年春節年畫的新版《麒麟送子》。
  “絳州木板年畫的現狀真的很難,再也回不到從前的輝煌了。”被當地人稱作老郭的他長嘆一聲。
  中社村是千年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地,但現在老郭是村裏惟一幹這一行的老藝人,至今已經幹了近30年。但最近幾年,他一到年底就犯愁,愁得不是自己技藝不精,而是越來越沒人來買年畫了,也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從事這一傳統技藝。
  絳州木版年畫産生於宋金時期,因為做工精美,歷史上曾經興盛一時。直到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社村還有三十多家製作木版年畫的店舖,其中包括益盛成、天福成、景記紙局等有名的老字號。
  現在,這些老字號早已經凋零。益盛成的後人現在在家務農,景記紙局和天福成的後人也都改做他行。
  老郭説,絳州木版年畫的衰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機器刻版技術的衝擊。“像《麒麟送子》這個版,我手工刻要花兩個月,用電腦幾天就刻好了。”
  這導致機器木版年畫和純手工木板年畫價格差別懸殊,機器年畫的批發價一張僅有幾毛錢,而手工年畫一張賣5塊錢才僅夠收回成本。因為便宜,村民們大都選擇買機器年畫。
  “專職做木版年畫已經養活不了自己,僅刻版、買版一項一年就要花五、六萬元,可收入只有一萬多。”老郭在1996年前還是村裏的“首富”,現在因為堅守這一技藝欠了一屁股債。
  更大的挑戰是,居住條件的改善改變了人們對年畫的態度。以前過年時家家戶戶門上貼門神,墻上貼年畫;但現在年輕人都覺得貼年畫不夠“洋氣”,不再願意買木版年畫,傳承已經成為很難延續的事。
  沒辦法,老郭只能把自己的小兒子培養為絳州木版年畫的傳承人。“實在過不下去了就先賣幾個版,等有錢了再買回來。”老郭説。
  老郭下一步的打算是,一方面縮減自己的業務,將主要精力放在具有收藏價值的年畫上;另一方面主動外出尋找新的市場。他覺得,如果再不試圖改變現狀,傳承了千年的絳州木版年畫真的要消失了。
  “臘月十幾我就去外地賣年畫了,就不在家過年了。”老郭再次長嘆一聲。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年畫成收藏民間藝術品人士新寵 2013-01-17
拍賣公司挖掘中青年畫家"潛力股" 2012-04-17
木版年畫:值得收藏的特殊年畫 2012-02-09
年畫收藏門檻低 市場正升溫 2012-01-18
春節的臨近 年畫收藏恰當其時 2012-01-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