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銷售私募股權(PE)基金産品,嚴禁誤導消費者購買。”銀監會近日下達的這一銷售禁令,在業內引發的爭論不斷。鋻於PE産品對私人銀行收益貢獻的重要程度,一旦停售無異於忍痛割愛。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了解到,對於私人銀行能否得到禁售豁免,監管部門仍在研究當中。
私銀能否代銷尚在研究
1月14日,銀監會召開全國監管工作會議時強調,嚴禁銀行銷售PE産品。去年12月華夏銀行支行理財經理私自代銷PE産品,到期無法兌付進而引發糾紛,正是這一禁令的導火索。
部分業內人士對此禁令有着不同理解,認為禁售只是針對零售部門。“有些私人銀行目前可能還在銷售PE産品,是否停售,取決於各總行對這一禁令的理解。”不願具名的深圳某國有銀行私銀部副總經理胡小姐&&。
私人銀行到底該不該停售PE産品?一位接近銀監會的權威人士向記者&&:“零售網點肯定不能再銷售PE産品,至於私人銀行是否也在禁售之列,監管部門仍在研究當中。”
這或許意味着私人銀行仍有機會再次“逃過一劫”?2009年7月,針對頻頻出現的銀行理財資金涉股、涉PE亂象,銀監會曾下發通知,嚴禁銀行理財投資於未上市企業股權,但私人銀行則不受限制。
叫停將影響私銀收入
記者了解到,私人銀行如果也被禁止代銷PE産品,其收入短期內將受到明顯影響。
“私人銀行代銷PE産品的收益通常包含兩部分。”著名PE人士、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闞治東對記者&&,“其一是基金管理費的抽成部分,其二則是超額收益的抽成部分,銀行對募集資金的託管也能産生收益。”
據了解,PE基金管理費一般佔募資總額的1%至1.5%,銀行對此的抽成比例取決於其議價能力,最高抽成比例可佔管理費的一半;對於超額收益的抽成最高比例可達20%。
對於客戶來説,PE産品的收益率頗具吸引力。“10%收益率算是低的了,當年創業板火熱時,甚至接近30%甚至更高,3年後投資本金就接近翻番了。”
某股份行廣州分行私人銀行部經理柯先生向記者確認,“但是因為風險高,銀行一般只會向激進型投資者推薦這類産品。”
隨着近年來各私人銀行客戶數和資産管理規模的快速攀升,PE産品對於留住老客戶、吸引新客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生銀行發布的《2012年中國私人銀行市場報告》指出,25%的高凈值客戶購買過PE類産品,48%對該類産品感興趣,並可能會將資産轉入提供該産品的私人銀行。
該不該叫停
鋻於對風控工作的自信,記者採訪的大部分私銀部人士均&&,不讚同零售和私銀渠道完全停售PE産品。
銀行對投資者的選擇往往極其謹慎。柯先生稱,一般來説,對於金融資産達3000萬元以上的私銀客戶,銀行才會向其推薦PE産品,這類客戶對PE必須有相對充分的了解,有連續幾年的二級市場投資經驗,具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銀行對PE發行機構和投資項目的挑選也相對嚴格。柯先生&&,銀行會參考合作機構的股東背景、過往項目表現等指標,多挑選名氣較大的私募機構,有些銀行甚至會派盡職調查團隊與項目相關企業直接接觸。
“我也不贊成"一刀切"。”一位不願具名的港資銀行深圳分行私人銀行中心副總裁陳先生&&,“本來投資産品就少,這樣無疑更會打擊銀行理財的創新熱情,畢竟華夏"飛單"是個別事件,並不能代表全部銀行的風險控制水平以及銷售人員的道德水準。”
不過,亦有觀點支持禁止銀行代銷。鄧小姐曾是某著名第三方理財機構的區域銷售總監,“這次叫停銀行代銷PE與其説是及時,不如説是有點晚了。”鄧小姐稱,近來新股發行不順暢,創業板估值也一路走低,目前來看成功退出的PE項目不多,一些投資者未來可能遭遇虧損,有些定向項目甚至可能會血本無歸,及時叫停有利於控制風險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