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2年公募基金,可謂風雲變幻。今日,中國經濟網匯集各大媒體報道,以長安基金為例,帶讀者一起看看公募基金掙扎於清盤線的艱辛之路。長安基金官網顯示將力爭用較短的時間將公司建設成為“專業精良、治理完善、誠信合規、運作穩健”的現代資産管理機構。2012年已經過去,重讀這十六個字的目標,試問,長安基金,你做到了嗎?目前,公司旗下産品瀕臨清盤線已遭到了業內人士的質疑。或許,公司的自購行為或真的迫於自保招牌。如此看來,這家新公司在未來或許有更長的路要走。
清盤=砸招牌 長安基金自購護盤
長安基金12月26日發布公告稱,該公司擬於2012年12月28日通過代銷機構申購旗下股基長安宏觀策略450萬元。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長安宏觀策略的份額總額僅剩0.74億份,已瀕臨清盤警戒紅線。據媒體報道,長安宏觀策略自成立以來,對比同期成立的股基,其業績排名倒數第一。而與全部股基今年以來的收益相比,其表現也是墊底。
根據證監會的有關規定,基金公司運用固有資金投資本公司管理的開放式基金,其持有該基金份額的比例不超過該基金總份額的10%。而長安基金自購行為,或為防止清盤情況發生,以避免連續60日該基金凈資産低於5000萬元。截至目前,市場還從未有過清盤基金,只有連續60日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或者連續60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達不到100人的,才會引發清盤條件。
據悉,成立於2012年3月9日的長安宏觀策略,首募3.839億份。但成立短短幾個月,便遭大比例贖回,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其首募成績多是幫忙資金所為。也有業內人士&&,若旗下的産品被清盤,對基金公司是砸招牌的事情,以後誰還會買該公司的基金。
成立不足一年老總辭職輸在起跑線?
2012年5月12日,長安基金公司公告稱,由盛軍代為履行公司總經理職務,原總經理曹陽因個人原因申請離職。這個成立於2011年9月5日的新公司,第一隻産品剛剛成立,第二隻基金正在發行,但總經理卻選擇在新基金髮行期辭職。據媒體報道,長安基金首只産品長安宏觀策略首募規模3.84億份,在2011年成立的所有5家新基金公司發行的首只産品中規模墊底,這或許成為總經理辭職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相比與長安基金同一年成立的4家基金公司,平安大華、富安達、方正富邦和財通基金,長安基金註冊資本也在新基金公司中墊底,該公司註冊資本1億元人民幣,資本並不雄厚。
而相比之下,成立於2011年1月7日的平安大華基金公司,註冊資本高達3億元,以內地基金業註冊資本金最高的基金公司身份亮相市場。方正富邦註冊資本為2億元,富安達註冊資本為1.6億元。儘管財通基金成立之初註冊資本金僅為1億元,但今年2月8日其股東方將註冊資本追加至2億元。
瀕臨清盤線的何止一個?
實際上,截至三季度末,在341隻股票型基金中,有18隻基金徘徊在清盤線附近,其中今年新成立的佔4隻。由於缺乏賺錢效益,今年以來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募集份額不到6億份,並且成立後大多遭遇了大比例贖回。如圖所示,瀕臨清盤線的基金有:長信標普100、國聯安紅利股票、博時標普500等基金。
在今年新成立的46隻普通股票型基金中,截至三季度末,份額在2億份以下的袖珍型基金佔據多數,為數不多的10億份以上的基金也基本被腰斬,最終,這些基金的平均份額僅為3.49億份。2012年,權益類基金整體業績不佳,缺乏賺錢效應,使其新基金髮行冷清,即使成立也多被投資者大比例贖回,不少基金逼近清盤線。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觸及清盤線的股票型基金或許會更多。
據悉,由於公募基金較私募基金有更多的資金渠道和機構支持,所以在出現大量贖回存在“清盤”風險時,“幫忙資金”便被請來助陣,以幫助公募基金度過暫時的困難。然而,2012年監管部門對基金行業的“幫忙資金”也越來越關注。有業內人士透露,雖然沒有正式文件,但監管部門已經三令五申對基金高管強調,避免使用“幫忙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