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陷理財門 七客戶訴至銀監會
2012-12-26   作者:鄭佩珊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建設銀行也捲入涉嫌違規代銷理財産品風波。
  昨日(12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爆料稱,目前已有7名投資者在建設銀行吉林省白城市海明路支行(以下簡稱建行海明支行)被誤導購買了東北證券3號券商集合理財産品 (以下簡稱東北證券3號),並出現嚴重虧損。
  據投資者稱,建行海明支行的客戶經理張娜在推銷産品時,告知上述投資者該款産品為固定收益産品,“可以保底”,而且未給他們風險告知書。
  但建行海明支行相關負責人回復記者稱,“我們都簽了風險告知書了,你要看自己到櫃&來查”。
  東北證券3號可顯示的最近凈值為每股0.679元 (12月21日凈值),虧損達32%以上。
  在與建行海明支行多次交涉無果後,昨日,上述7名投資者委託律師,向銀監會、證監會遞交了投訴書。

  客戶:未見到風險告知書

  “我當時是為了去建設銀行將兒子的買房款存到銀行去的。”寧女士&&,2011年3月16日,她到建行海明支行辦理存款業務時,經張娜推薦,她用丈夫齊先生的建行白金卡購買了東北證券3號。購買時每份凈值為1.036元,購買金額為80萬元。
  7個月後的2011年10月,寧女士被告知已經虧損了12萬元,此時她才知道,自己當時購買的理財産品屬於集合理財計劃,並非大額銀行存款。
  公開信息顯示,東北證券3號2010年11月10日起在東北證券、建設銀行相關代銷網點推廣發行,推廣期的參與金額為28.35億元,集合計劃合計份額為28.35億份,有效參與戶數為1.37萬戶,認購金額從10萬元起。
  昨日,東北證券3號可顯示的最近凈值為每股0.679元 (12月21日凈值),虧損達32%以上。
  “當時客戶經理(張娜)告訴我這款産品可以保本保息,抵抗通脹,而且利率在6%以上。我之前在這個支行存款時就認識張娜了,所以根本沒有多想。”寧女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當時的海明支行行長王玲(音)就站在張娜身後,她們都告訴我那個産品保本保息,隨時可以提取,還強調那個理財産品就是銀行自己的。”寧女士稱,在購買該産品後,她僅拿到一個回執單,並未要求填寫風險告知單等單據。
  寧女士還向記者提供了一份錄音,錄音中張娜稱,“東北證券3號是沒有風險提示單的,只有後來出的東北證券5號的集合計劃才有風險提示單。”

  銀行當事人:都簽了風險告知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沒有填寫風險告知單就購買了東北證券3號的投資者除寧女士外,還有6名,其中包括沒有任何投資理財經驗的。目前他們都被告知已經虧損,而且不能隨時提取現金。
  記者撥通了該事件中銀行方面當事人張娜的電話。但她告訴記者,“我們都簽了風險告知書了,你們要看自己到櫃&來查,我查賬呢沒空”,然後挂斷了電話。隨後記者再度&&張娜時,同事&&她已經下班。
  “我們肯定都有讓認購東北證券3號的投資者簽訂風險告知書,肯定都是按照法律規定來辦理的。”建行海明支行行長孫睿&&,自己不具有回答記者提問的資格,希望記者&&吉林省白城市分行的主任辦公室進行採訪,但他隨後又稱分行辦公室主任有其他要事,只有第二天早晨才能幫助記者&&。
  記者將寧女士提供的上述錄音的內容向孫睿求證時,孫睿&&,“我沒有發言的權限,我也想解釋,寧女士説的話有很多不真實的地方。”至於具體哪不符合事實,孫睿始終沒有指明。
  隨後記者致電建行投資者熱線,一名工作人員&&,“對於這類高風險理財産品,我們肯定是要充分揭示風險的,一定會向投資者出示風險告知書,3年前就有這個規定了。”

  律師:銀行或受雙重處罰

  從管理權限上看,東北證券3號同時在銀監會和證監會的監管之下。作為上述多名投資者的代理律師,北京問天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遠忠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建行海明支行的行為,已經涉嫌違規,應受到上述兩個部門的處罰。
  證監會《資産管理細則》第18條規定:證券公司、代理推廣機構應當按照經核準的集合資産管理合同和推廣代理協議的約定推廣集合計劃,指定專人向客戶如實披露證券公司的業務資格,全面、準確地介紹集合計劃的産品特點、投資方向、風險收益特徵,講解有關業務規則、計劃説明書和集合資産管理合同內容以及客戶投資集合計劃的操作方法,並充分揭示投資風險。
  同時,《資産管理細則》第22條規定:自然人不得用籌集的他人資金參與集合計劃。
  “寧女士用其丈夫的賬戶購買東北證券3號,建行海明支行明知寧女士是用丈夫齊先生的全部或部分資金購買,仍將該産品銷售給寧女士顯然違規。”張遠忠&&。
  銀監會《銀行理財風險指引》相關條款規定,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財務規劃、投資顧問、推介投資産品服務時,應首先調查了解客戶的財務狀況、投資經驗、投資目的,以及對相關風險的認知和承受能力,評估客戶是否適合購買所推介的産品,並將有關評估意見告知客戶,雙方簽字等。
  張遠忠認為,建行海明支行代銷東北證券3號,屬於向客戶提供銀行理財顧問服務,在向寧女士提供顧問服務時,違反了銀監會關於“賣者有責”、“客戶適當性”以及“客戶跟蹤制度”等的相關規定,並涉嫌進行欺詐銷售,理應受到銀監會的相應處罰。同時,建行海明支行作為集合理財計劃推廣機構違反了證監會關於推廣機構需遵循 “客戶適當性”、“不得用籌集他人資金購買集合理財計劃”等的相關規定,並涉嫌欺詐銷售,理應受到證監會處罰。
  “目前越來越多的高風險理財産品,通過銀行網點面對最普通的非專業投資者銷售,由於客戶對銀行本身比較信賴,會輕易相信銀行工作人員。”張遠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建行也陷"理財門":7客戶被忽悠虧損逾32% 2012-12-26
北京城建重組黑幕曝光 騙貸指控波及光大建行 2012-12-25
李旭利已上訴 稱做工行建行老鼠倉不合理 2012-12-11
網銀手續費優惠調查:工行建行光大"一刀切" 2012-12-04
儲戶取款忘拔卡被盜近2萬 質疑建行ATM存漏洞 2012-11-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