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了中國工商銀行浙江金華商城支行(以下簡稱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前客戶經理鈕華向客戶私售“理財産品”1200萬元,至今仍有4個村民的400萬元拆遷徵地補償款尚未追回一事,引起外界關注。鈕華因為牽涉發生在金華武義的另一起合同詐騙案,被警方立案偵查,又因為牽涉工行這起“理財産品”案件被警方並案偵查。
此後,村民多方投訴要求銀行還回剩餘的400萬元,銀行則堅稱此事是前員工的私人行為,銀行並不知情,銀行從未銷售過村民所謂的“理財産品”。
昨天(12月1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當事村民方面獲悉,政府方面已出面協調村民與工行理財門事件,答應下周給予答覆。不過,金華工行方面則&&,要等警方對事件定性後再給出處理結果。
村民稱下周五前有答覆
當事村民李強(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從村民購買金華工行的“理財産品”1200萬元被騙的事情被《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後,尚未拿回被騙的400萬元的4位村民,現在又重新被重視,政府方面也派人出面協調,答應解決好此事。
“不是街道也不是銀行方面的人,具體身份我們也不清楚,反正是政府人員。”李強説,
對方答應幫忙協調,辦好這個事情。“我們的錢是工行的工作人員拿去的,我們總要向銀行要的。我想要還的話,肯定是400萬元一起還回來。”李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出面協調的政府人員沒説銀行一定會還錢,只説會協調,會公正處理此事。至於具體的答覆時間,李強説,下周五前會給村民答覆。
“既然政府出面,我們總是相信政府的。”李強最後給自己的話做了總結。
工行金華分行辦公室主任邵格良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是否下周還錢還不清楚。至於銀行方面會怎樣處理此事?邵格良&&,警方現在還沒有最後的結果,工行還是要等警方最後的偵查結果出來後,再做處理,“我們一直在和村民做工作,也請村民等結果出來,會按照司法機關的處理結果來。”
警方尚未定性工行“理財門”
金華三路口村的村民向原金華工行員工鈕華購買所謂的“理財産品”,被騙1200萬元,鈕華在此事中是否涉及詐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天從金華警方處了解到,案件仍在偵查中,尚沒有定性,且偵查還需要一段時間。
金華武義警方之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8月6日,武義公安局接到當地一家企業報案,稱工商銀行一名叫鈕華的工作人員,和當地一家電動車企業負責人葉立強(音),從該企業借了600萬元沒有歸還。8月8日,武義警方對葉立強採取了取保候審。8月14日,警方刑事拘留了鈕華,警方認定鈕華涉嫌合同詐騙。
之後,警方在偵查合同詐騙案時,發現鈕華在擔任金華工行客戶經理期間銷售的
“理財産品”可能存在問題。警方懷疑鈕華和購買了所謂工行
“理財産品”的受害村民之間的賬戶往來有問題,於是將兩案並案偵查。鈕華相關賬戶上的錢被凍結,其中就包括村民的800萬元“理財産品”資金。之後,查明情況的武義警方將800萬元解凍,還給了村民,但另有300萬元在鈕華的私人賬戶上沒有解凍,還有鈕華向其中一名村民私下借的100萬元下落不明。
目前,其中4名村民仍在和金華工行交涉要求還回自己的400萬元,而銀行堅稱這是前員工鈕華的個人行為,銀行並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