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銀率數據顯示,11月共2344款理財産品到期,在披露到期收益數據的1880款産品中,有21款未達到最高預期收益率,其中有13款産品與信託挂鉤。業內專家&&,與信託挂鉤的理財産品風險較高,企業或會提前終止協議,導致産品的發售期限縮短,實際收益率下降。
在13款與信託挂鉤的銀行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率分別從5.2%到6.1%不等,實際收益率最大下滑17個基點,最小降13個基點,均為中信銀行發行産品。另外6款未達最高預期水平的理財産品為南洋商業銀行發行的“匯率挂鉤保本結構型人民幣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為6%,但實際收益率低於預期收益率均超1%,最高達1.65%。同時,廣發銀行發行的兩款與黃金挂鉤的理財産品也未能到達最高預期收益率。
普益財富分析師方瑞告訴記者,目前銀行主要發行兩類信託理財産品,一為證券投資類,此類理財産品的風險較大,若股票市場的行情走勢波動較大,産品到期時或出現負收益。另一類為融資性質,屬於固定收益類産品,有剛性的兌付文化,安全系數較高。但是,若企業提前終止産品到期時間,投資者的收益將有所下降。
“一般情況下,與信託挂鉤的銀行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率在4%—6%之間。”方瑞稱,市場上融資類的信託理財産品較多,判定此類産品的風險應考慮兩個方面:首先,投資者需要具體了解資金的投向,以及投資項目的情況;此外,還需清楚企業的資金周轉率和資産負債情況,以大概把握融資項目的還款能力。
相較於信託類的銀行理財産品,與外匯或黃金挂鉤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的實際收益率較最高預期降幅較大。某銀行理財分析師告訴記者,此類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與貨幣的市場走勢密切相關,主要取決於産品銷售條件是否被市場所實現,與銀行運作的關聯度並不高。
然而,普益財富分析師葉林峰&&,從整體來看,挂鉤貨幣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未能獲得最高預期收益率主要是由於,一方面部分發行銀行在産品設計中設定了難以達到的觸發條件,因而無法令産品獲得令投資者滿意的收益;另一方面,部分銀行在産品設計中雖然積極跟隨市場行情變化進行預判,但是部分産品由於預判方向錯誤或者時點沒有“踩好”使得産品收益率不甚理想。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雖然與外匯挂鉤的結構型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較高,但風險水平也較一般銀行理財産品高。投資者在看到最高收益率的同時,也應看到最低收益率。同時,投資者需要對標的市場的走勢做出預測,一旦判斷失誤,到期後僅能獲得最低預期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