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2010年及2011年發行的大幅增長後,藝術品信託發行增速今年出現了較大回落。有觀察人士認為,今年藝術品信託捲入多起重大案件,對藝術品信託的聲譽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此外也因藝術品市場整體行情的走弱,預計信託産品的發行市場將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低迷走勢。
成立規模跳水
用益信託近日發布的三季度藝術品信託市場報告指出,三季度藝術品信託發行遭遇滑鐵盧。2012年三季度僅有2家信託公司參與3款藝術品信託産品的發行,融資規模僅為1.62億元。與今年二季度相比,産品數量減少4款,發行規模環比下降74.31%,下降幅度較大。而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其中産品數量同比下降80%,資金規模大降89%。
業界普遍不看好藝術品信託市場的短期走勢,一方面由於藝術品市場整體行情的疲軟;另一方面則因今年上半年藝術品市場的多起“案發”,令信託公司心存憂慮。
據AMMA組織的藝術市場信心度調查顯示,2012年三季度市場對藝術品未來價格走向並不樂觀,參與調查人群中僅有21.43%比例認為藝術品價格未來3個月裏會上漲,這一比例與年初調查結果類似;超過45%被調查者認為價格會下降。另一組數據也體現了藝術品市場的低迷:雅昌藝術市場檢測第三季度作品上拍數量為113394件,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4252件;成交總量為49948件,比上季度減少了14765件。
今年上半年藝術品市場案件頻發,涉及國內多款藝術品信託産品。其中以媒體報道的以下兩起案件最引市場關注:農行前副行長楊琨被查並牽出藝術品信託玩家王耀輝;北京邦文董事長黃宇傑鉅額逃稅進而將民生銀行[6.22
1.30% 股吧 研報]品牌部前總經理何炬星拉下馬,案件頻出使得部分第三方渠道及投資者對藝術品信託産品的關注有所降低。
3款産品提前兌付
作為信託市場近年來逐漸崛起的新品種,信託公司在藝術品信託上創新的同時同樣引來諸多爭議
。外界除了對藝術品估值體系不完善的擔憂之外,亦包含對藝術品信託退出機制的爭辯。經過前兩年藝術品信託的爆發之後,部分産品的到期日已經逐漸臨近,能否全身而退已成為信託公司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根據用益信託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三季度共有3家信託公司參與清算了5款産品,其中2款為到期清算,而另外3款為提前終止。提前終止的3款産品中,國投信託發行的“國投飛龍藝術品基金”系列8號和15號均提前半年清算;中泰信託發行的“證大藝術品投資基金”提前1年清算。
一般情況下,項目提前清算有三種原因,一種是項目提前實現預期收益;另一種情況是項目融資方出於自身融資成本考慮或其他原因,不需要繼續通過信託融資從而提前結束計劃;第三種是項目在運行過程中存在到期兌付風險,信託公司出於資金安全考慮而提前結束計劃。
用益信託分析師顏玉霞認為,2012年四季度的宏觀經濟表現不會有太大的波動,而藝術品市場本身仍處在相關政策變動及相關案件在查的影響下,預計接下來的時間藝術品信託市場將依舊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