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和收藏品能否成新資産類別
2012-11-28   作者:  來源:福布斯中文版
 
【字號

    如今,似乎每隔幾個月就有新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在某個地方冒出來(或者宣布成立)。
  例如,今年10月,貝恩伯格藝術品資本基金(Berenberg Art Capital Fund)在英國澤西島開業,計劃購買200件早期藝術大師、印象派藝術家和近現代藝術家的作品。投資門檻為10萬歐元,而且美國人不得加入。
  但另有一個新的藝術品投資項目正是以美國市場為目標。位於聖路易斯的稀有物品流動交易所(Liquid Rarity Exchange)&&,已經取得了把稀有物品變成公開交易基金的方法專利,並且正在與紐約的投資公司商談發放該專利許可的事宜,以打造出一套完整的藝術品和收藏品投資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或者指數基金組合。這是一種全新的“有形資産證券類別”。
  稀有物品流動交易所引發了轟動,部分是因為投資者對新的資産類別翹首以待,以平衡他們持有的股票和債券。然而,儘管宣傳天花亂墜,但藝術品不是一種資産類別,藝術品投資基金到目前為止只吸引到了少量資金。
  德勤(Deloitte)的藝術品與金融部門報告稱,藝術品投資基金在2011年僅吸引到了約2億美元的新資金(其中大部分流向了中國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年底時資産總額只有9.6億美元。為有錢收藏家們提供建議的紐約藝術投資諮詢公司Artvest Partners認為,這個市場的規模略有擴大。到今年年中的時候,市場規模估計介於15億至20億美元之間。
  無論怎樣,藝術品投資基金不僅遠遠比不上其他的金融市場,在每年670億美元的藝術品市場上也顯得微不足道。就全球範圍來看,如今仍然非常活躍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不到30家,只有少數吸引到了超過5,000萬美元的資金。據Artvest Partners公司負責人傑夫拉賓(Jeff Rabin)的估計,有半數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都未能募集到足夠的啟動資金。
  即使是最為成功的藝術品投資基金也尚未能證明自己。總部位於倫敦、在2004年創建了首只藝術品投資基金的美術基金集團(Fine Art Fund Group)佔據了藝術品投資市場的最大份額,管理資産超過1.5億美元,擁有五隻專門投資於早期藝術大師、印象派藝術家和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的基金,每只基金的投資門檻都是25萬美元。到目前為止,美術基金集團的藝術品投資年均內部回報率為20%。2007年在堪薩斯城創立的收藏家基金(Collectors Fund)管理着2,000萬美元資産,主要投資於美國藝術大師的作品,年均回報率為28%。但拉賓指出,在藝術品投資基金關門歇業之前,那些“難以賣出”的作品可能不會被處理掉。“因此就整體來看,實際的回報率常常有很大的變化。”他説。
  但藝術品投資基金的真正問題在於,持有藝術品不會産生年回報,同時藝術品投資基金會每年還會收取大量的費用,包括儲存費、維護費、保險費、交易費和每年2%的管理費(除此之外,20%的利潤歸基金經理所有)。
  “我們認為,藝術品不是很好的資産類別,因為開始時的回報為負。”巴克萊(Barclays)駐倫敦的行為與定量投資分析主管格雷格戴維斯(Greg Davies)説,“你買到的,只是一種以後其他人會拿出更多錢來買它的希望。”
  在流動性差、透明度低、跟風問題嚴重的藝術品市場上,完全無法預料其他人最終將花多少錢來買你的油畫、版畫或雕塑作品,也無從得知藝術品將會以多快的速度升值或者貶值。富有的收藏家可以把基思哈林(Keith Haring)的畫作挂在墻上時時欣賞。或許有一天,他或她會將之出售以牟利。但目前封閉式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通常打算在八到十年後徹底清盤。“藝術品世界的收益完全取決於時機,但我們無法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未來是非常不確定的。”紐約藝術品顧問麗薩希夫(Lisa Schiff)説。
  擁有劍橋大學行為決策理論博士學位的戴維斯抱怨説,推銷者“利用人們對藝術品的情感以及目前對其他金融資産的擔憂”,來營造藝術品是“穩健”投資的假象。“這不是説你不應該購買這些基金。”他説,“但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你是在購買他人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來為你開發流動性差、估價非常晦澀困難的藝術品市場,而不是在購買一種資産類別。”
  實際上,富人們似乎明白這一點。巴克萊銀行在6月發表的《財富觀察:賺錢還是娛樂?》(Wealth Insights: Profit or Pleasure?)報告對全球2,000位富裕人士進行了調查。其中,只有10%的人説他們購買藝術品純粹是出於投資目的。“大多數人購買藝術品是出於自己的喜好,或者是出於文化或社會原因。”戴維斯説。
  這把我們帶回到稀有物品流動交易所及其藝術品和稀有物品有形資産基金計劃。主理合夥人安迪塞伊(Andy Saigh)説,該公司已經解決了藝術品投資基金在錯誤的時間變現錯誤的藝術品的問題。“我們覺得,與其創建十年後不得不出售資産的私募基金,不如創建持續演進的、由基金經理按照市場趨勢來駕馭的公共基金。”
  他們的想法是,同時創建多個基金,每個基金專注於不同的藝術品或收藏品種類(比如老爺車或古錢幣),從而在新的“稀有物品”類別中為散戶投資者提供充足的多樣性。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投資公司宣布支持這項計劃。該計劃最終將採取哪種形式(如果有的話)也不得而知。
  與此同時,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看到了現有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危險信號。他們把這些基金歸類為未受監管的集體投資計劃,並在最近的報告中指出,大多數的藝術品投資基金都不適合散戶投資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藝術品保值回購"試水 2012-11-26
藝術品基金高收益秘密:像做莊一樣炒作畫家 2012-11-21
“非遺”拍賣:另類藝術品投資 2012-11-13
商務部將開展文物藝術品拍賣專項整治 2012-11-09
藝術品市場不見瘋狂漸趨理性 2012-11-0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