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牛市期成立25隻股基 迄今僅一隻收益為正
2012-11-28   作者:馬薪婷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昨日,上證綜指收於1991.17點,創下45個月以來新低。
  此時此刻,人們難免懷念起2007年的市場,2007年5月份,上證綜指站到了4000點之上,此後滬指經過了6000多點的上一輪牛市頂峰期。從2007年10月中旬之後,股指一路震蕩下探,經歷過2008年的1664點谷底後反彈,但行程只走過了2007年最高點時的一半便掉頭下行,直至昨日的1991.17點。
  那些2007年4000點之上“誕生”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如今還有幾隻是正收益?《證券日報》基金周刊統計顯示,自2007年5月1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共成立了25隻主動偏股型基金。自成立起至今,25隻偏股型基金中,收益最好的與最差的首尾相差59.29%。截至11月26日,只有國泰金牛創新成長自成立以來收益率為正值,是0.8%。
  國泰金牛創新成長基金經理范迪釗對《證券日報》基金周刊&&,他從2009年接替何江旭管理至今,一直傾向於選擇“成長+消費”的個股,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選股方法與以往不同,自上而下選股必須與自下而上相結合。

  國泰金牛逆市正收益

  截至11月26日,只有國泰金牛創新成長自成立以來收益率為正值,該基金成立於2007年5月18日。自成立起至今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0.80%。2007年5月18日,上證綜指收於4030.26點,而昨日,上證綜指收於1991.17點,期間累計下跌50.59%。滬指已經腰斬,但國泰金牛創新成長仍保持0.8%的收益,實屬不易。
  資料顯示,國泰金牛創新成長現任基金經理是范迪釗,2007年5月18日成立時基金經理是何江旭,至2009年12月2日何江旭離任,范迪釗接替何江旭,管理國泰金牛創新成長基金。
  范迪釗分析認為,從2007年至今開始的市場,整體上可以以2009年作為“分水嶺”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從2007年至2009年,這一階段基金操作主要是圍繞整個國家政策及經濟周期在做,包括4萬億經濟刺激;第二是從2009年下半年至今,整個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整體經濟周期往下,但是波動不像以往那麼劇烈,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從投資角度就要順應市場的變化,之前的自上而下為主要改為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范迪釗認為,過去十年的經濟主要是房地産、出口等;而未來十年是依靠經濟轉型,擴大內需。因此他選股一般是傾向於選擇成長類、科技類、消費類比較好的上市公司。
  而對於昨日的下跌,范迪釗分析認為,一方面是臨近年底資金緊張,另一方面到“兩會”之前,政策面臨等待期,市場反應疲弱。但是他對明年的行情還較為樂觀,一是如果算上今年,A股市場已經連續3年下跌,這在歷史上也是少見的;二是大盤藍籌股估值已經到合理區域。他説:“明年行情應該會比今年好一些”。

  最差基金收益率-58.49%

  而跌幅在10%以下的主動偏股型基金共有3隻,除了上述的國泰金牛以外,還有華夏復興和華商領先企業,前者成立於2007年9月10日,自成立以來至今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5.6%,後者成立於2007年5月15日,自成立以來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6.98%。
  資料顯示,華夏復興的基金經理是崔同魁和程海泳,而此前分別被童汀(2007年9月10日~2009年1月1日)和孫建冬(2008年1月23日~2010年2月4日)管理,程海泳和崔同魁分別在2010年2月4日和2012年7月16日接任掌管該基金。截至11月26日,華夏復興今年以來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11.03%。
  而華商領先企業現任基金經理是申艷麗和田明聖,自成立以來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6.98%,該基金成立時是由王鋒管理(2007年5月15日至2009年12月17日),郭建興自2009年12月3日至2011年4月13日管理該基金;而田明聖和申艷麗分別於2010年7月28日和2010年8月26日管理開始管理華商領先企業,截至11月26日,該基金今年以來上漲2.99%。
  而其餘22隻主動偏股型基金跌幅從18%至59%不等。自2007年5月至12月間成立的25隻主動偏股型基金中,跌幅最多的達58.49%,跌幅次多的為49.98%。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追蹤和見證新一輪牛市的起點 2012-11-22
差異化紅利稅無法催生牛市 2012-11-19
券商稱未來3至5年債市牛市概率大 2012-10-12
匯添富:債券牛市持續時間可能超出預期 2012-09-28
A股需要營造藍籌股長期牛市氛圍 2012-09-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