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10月份公布的國內宏觀數據略好於市場預期,但短期內機構對於後市的態度並未明顯樂觀。數據顯示,繼此前一週ETF大幅凈贖回超30億份後,上周兩市ETF再出現約7億份凈贖回。分析人士指出,作為大資金的進出通道,ETF的連續贖回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偏謹慎態度。
數據顯示,上周(11月5日至9日),兩市ETF再現約7億份的凈贖回。具體來看,22隻出現凈贖回,6隻凈申購,18隻份額未發生明顯變化。幾隻主力ETF出現較大額凈贖回,其中華安上證180凈贖回規模最大,達到3.48億份;易方達深證100ETF、南方深成ETF凈贖回規模也分別達到2.4億份、1.12億份;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贖回規模也在0.7億份以上;此外,於10月底上市的華夏恒生ETF(QDII)上周繼續遭遇了2.72億份的凈贖回。而凈申購方面,嘉實滬深300ETF獲得了4.84億份的凈申購,規模最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的一週(10月29日至11月2日),ETF整體也遭遇了約36億份的大額凈贖回。其中,易方達深證100ETF的凈贖回規模達到11.22億份,華安上證180ETF凈贖回規模也達到7.05億份,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的凈贖回規模也在2億份左右;而上市不久的華夏恒生ETF(QDII)遭遇了15.38億份的大額凈贖回。
“ETF基金持續瘦身,尤其是幾隻主流ETF份額不斷遭遇凈贖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機構的偏謹慎心態。”一位基金分析人士向記者&&。事實上,儘管目前經濟企穩預期增強,但機構普遍認為經濟復蘇還需要時間確認,加之年底創業板減持壓力、流動性緊張等因素,市場短期或難以扭轉震蕩格局。
“儘管上周五公布的10月國內宏觀數據雖略好於市場預期,但未對股市形成有效刺激,短期後市弱市盤整的概率較大。”天治創新先鋒基金經理如是&&。其背後的邏輯是,PPI增速為15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回升,工業增加值為9.6%也創5個月新高,數據同比有所好轉。但是,但企業盈利狀況仍難有改善,周期性行業的産能過剩需要長時間進行消化,企業盈利情況好轉可能需要到2013年中期左右。
其進一步指出,未來一段時間內,創業板減持壓力將逐步體現,這會對中小市值個股造成壓力。綜合判讀,A股仍將維持弱勢盤整,即便出現反彈,空間也較為有限。
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也&&,短期經濟難改善,難言中期底部來臨。具體來看,三季度以及9月份經濟的好轉,其驅動力量包括房地産新開工總體回暖、直接融資當局放行較多,也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步伐加快。明年一季度,經濟環比、同比改善的勢頭應該能看到。但考慮到限購政策可能長期持續、基礎設施的投融資機制尚在形成中,經濟的好轉可能不會持續到明年的下半年,也就是説,還無法判斷“中期底”是不是已經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