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興市場舊的增長模式被打破,而新的增長模型尚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增長也正陷入一個增長與衰退的交界。 “今年的情形有點走低,經濟開始進入到放緩的通道,我們叫做進入‘困於增長和衰退的邊緣地帶’,處於可持續性的增長和再次進入到衰退的界限之間的一個灰色地帶,既不是可持續性的增長也不是再次的衰退,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全球真正的GDP增長只有3%左右。”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經濟聯席主管約希姆 石清在本週的媒體圓桌會上&&,“目前中國依靠出口和投資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印度依靠政府消費拉動增長模式也是不可持續的,巴西和俄羅斯依靠商品出口的增長模式亦被打破。” 約希姆 石清指出,各國央行對危機的反映比較迅速,而政府調控是相對遲緩的,但央行在抑制衰退時存在壓力。各國央行推出的量化寬鬆可有效幫助政府減少財政赤字,預計美聯儲12月份將推出第四輪量化寬鬆,美國量化寬鬆和歐洲OMT政策將持續下去。他預計將出現二型滯漲局面,經濟的增長會有所減緩,但同時資産的價格有所上升,包括股票在內的一些風險資産的價格會上升。 對於歐洲市場,約希姆 石清&&,有清楚的跡象表明歐元區國家經濟處再平衡之中,西班牙勞動力成本下降提升西班牙國家的經濟競爭力,從政府的反應看,歐洲多國建立財政聯盟有助於歐元的穩定,歐洲央行有效應對危機,12月將&&的OMT就是很好的體現。 在談到國內市場時,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喬虹則指出目前已有好轉的跡象,“我最近剛剛從歐洲倫敦和新加坡路演回來,從資本市場來看,尤其國外的一些投資人最近對於中國的宏觀經濟情況出現了扭轉態度。而今年大部分時間裏,特別是4月份之後,全球的投資人對於中國的資本市場處於比較不聞不問的狀態。”喬虹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