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東方畫家村平靜中謝幕
2012-10-23   作者:李一能 王翔  來源:新聞晚報
 
【字號

    畫家石咏站在空蕩蕩的工作室前抽完最後一支煙,平靜離去。作為最後一名離開畫村的藝術家,他見證了“大東方藝術中心”命運終結的一刻。位於浦東新場鎮的大東方畫村,曾經號稱“亞洲最大藝術家聚集地”,頂峰時聚集了數百名藝術家,如今卻已壽終正寢2個月。今年1月,本報曾對大東方畫村的困境進行過報道,開發商在為藝術家提供了2年免費場地後,要求在8月前收回所有房産,隨着最後期限的來臨,人去樓空。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新場鎮,畫村雖然已經不復存在,藝術家們並未全部離開。六名藝術家在新場古鎮成立了“石筍裏藝術走廊”,並視之為大東方畫村生命的延續。藝術的種子在新場留了下來,這一曾經是上海最大自發形成的藝術聚集地,仍存在破繭重生的可能。

  畫村平靜中謝幕

  近日下午,記者來到浦東新場鎮,曾經繁榮的大東方畫村裏,成片的畫室都已搬空,冷清的街道上四處貼着招租的廣告。在離畫村原址不遠的新場古鎮,畫家石泳正在路邊等着記者。
  “新地方不太好找,沒人帶路你們不一定找得到。 ”石咏所説的“新地方”,指的是新場古鎮在國慶長假剛剛成立的“石筍裏藝術走廊”。大東方畫村終結後,他和五名前畫村的核心藝術家設法和古鎮商業街開發商達成共識,將畫村的“殘餘力量”留在了新場。
  石咏告訴記者,大東方畫村終結的日子是在7月30日。開發商曾經發出了一份措辭頗為強硬的“最後通牒”要求藝術家在最後期限前全部搬走,否則封畫扣押金。但最後期限真正到來的那一天,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絕大多數藝術家已經提前搬走,而他作為畫村的“元老級”成員,留下只是為了完成善後工作。
  “大家是在感激的心情中離開的,畢竟這麼多年受人恩惠,開發商也是有苦衷的,我們不可能再提過分的要求。 ”石咏説,畫村的歷史在安靜平和的氣氛中劃上了句號,藝術家們最後還義務舉辦了一次畫展,以感謝政府和開發商多年來為他們提供的寬厚條件。

  不希望重蹈覆轍

  從畫村搬出後,藝術家們各奔東西,大多都離開了,但有些人留了下來。新場正在大力開發古鎮旅游,而古鎮商業街也需要加入一些文化元素來提升地區人文品質。於是石咏和古鎮開發商進行了溝通,最終開發商同意以只收物業管理費的優厚條件,讓一些藝術家將工作室搬遷到古鎮,於是大東方畫村以 “石筍裏藝術走廊”的形式延續了下來。
  從頂峰時的近300名藝術家,到現在的區區6人,石咏説畫村走到這一步不可謂不落寞。但他覺得,現在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整個新場地區共有18名前畫村的藝術家留了下來。 “隊伍雖然散了,只要還有人在,就有機會可以翻盤,現在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避免重蹈大東方畫村的覆轍。 ”
  石咏説,大東方畫村之所以衰敗,原因無非有三:規模太大、目標不明、管理無序。在畫村建立之初,引入藝術家是為了提升社區的品質來拉動房産,但沒有人考慮過如何讓畫村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味的燒錢就是死路一條。因此在經歷過大東方畫村衰敗的教訓後,留下的藝術家們都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在追求藝術的純粹和付得起房租之間找到平衡?天下沒有永遠免費的午餐,想要成就藝術,先得喂飽自己。

  將融入本土文化

  “另一個教訓,是我們的當代藝術和本地文化脫節太遠,新場鎮為我們提供了寬厚的條件,如果我們不能給予回饋,註定合作不能長久,現在該是時候想想能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 ”石咏告訴記者,許多藝術家們之所以留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年多來已經對新場鎮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藝術家的心靈永遠是在漂泊,但也需要一個地方扎根,我們既然把新場視為‘家’,就要為‘家裏’做一點事情。 ”
  在大東方畫村時代,藝術家們對於社區最大的貢獻就是“存在”,他們的入住為社區增添文化氣息,但對於大多數居民而言,藝術家們與整個社區格格不入,他們的存在可有可無。石咏覺得,要“扎根”就必須融進社區,融進本土文化,成為本土文化的一部分。
  留下來的藝術家們,除了繼續自己的創作,開始更多參與社區事物。他們發現新場鎮有優質的泥土,可以用來燒制陶藝,於是準備用他們專業技能在當地發展制陶業;新場鎮有着1300多年的歷史,擁有深厚的人文歷史積澱,藝術家們正在探索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髓,與當代藝術相結合,傳承推廣古鎮文化。
  “結束也意味着新的開始。 ”石咏説,畫村模式失敗了,但大東方畫村三年興衰留下的經驗教訓彌足珍貴,就像一顆大樹倒了,種子依然留了下來,只要找到一條正確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新場重現畫村時代藝術家雲集的場面,並非癡心妄想。

  盼藝術良性成長

  “畫家聚齊不容易,我們只是希望能幫到他們。 ”石筍裏休閒廣場的項目負責人萬先生告訴記者,企業當初“接受”畫家進入前,是充分考慮到休閒廣場將以傳統文化主打的經營模式。在休閒廣場內,入駐畫家組成了藝術走廊,從目前情況來看,總體反映不錯。
  萬先生説,當得知大東方畫家村面臨“散夥”危機時,休閒廣場伸出了援手。在考察詳細情況後,休閒廣場選擇與六名著名畫家“結對”,為每名畫家提供了近200平方米的工作室。為了扶持、幫助這些畫家,經過雙方協商,休閒廣場與入駐畫家採取合作方式,免除了入駐畫家全部的房租,只收取一定的物業管理費,從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畫家的經濟負擔,讓入駐畫家能安心創作。
  但萬先生同時也&&,休閒廣場屬於私營企業,不得不控制幫扶畫家的總數,而且,企業也有經濟壓力,只能盡力保持免除房租的合作方式。企業還是希望能幫助藝術家建立一種健康、長期的發展模式,在藝術和市場之間尋找合適契機,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新場鎮政府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對記者&&,畫家村對於新場鎮來説是一筆寶貴的文化資源。大量藝術家自發地聚在一起創作、生活很不容易,可以説是被新場鎮獨特的人文環境所吸引。如果就這麼散夥了,肯定是一種損失,新場鎮政府部門也將會給藝術家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走進貴陽職業畫家村 2012-06-29
宋莊畫家村買賣農民房案近期開庭 2008-10-16
全國緊盯北京宋莊畫家村走勢 2008-03-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