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煤“挖出”的大同煤雕藝術
2012-10-19   作者:記者 呂夢琦/太原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煤矸石在中國曾經被當做煤炭廢品大量廢棄,嚴重污染環境。然而,在山西大同民間藝人手中,煤矸石卻神奇地變成了一座豐富的藝術富礦。他們利用手中的刻刀將煤矸石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愛。 
  煤雕最早是由大同市一名叫施玉平的藝人發明的。他久居雲岡石窟附近,從小深受雕刻藝術的熏陶,加上當地盛産煤矸石,便萌生用煤矸石製作“煤雕”的創意。2000年,大同市舉辦第一屆雲岡旅游節,施玉平用煤矸石雕刻雲岡大佛,引起了中外游客的注意。
  施玉平告訴記者,煤雕藝術與烏木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儘管質地不同,但是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大同作為“中國煤都”的煤炭文化,十分具有地方特色。 
  煤雕分為兩種。一種是先將煤矸石加工成石板,然後進行拋光處理,再在上面用細鋼釘和鐵錘輕輕鑿刻出精美的圖案,其手法類似於中國傳統的刻瓷。另外一種是將煤矸石直接雕刻成各種造型,然後再進行拋光處理。不管是哪種製作方法,其鑿刻的過程都要十分仔細,力道和鑿刻點要均勻,否則就會導致雕刻失敗。成品的“煤雕”作品烏黑髮亮,細膩精美,顯示出有別於傳統雕刻藝術的獨特魅力,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因此多次在全國工藝品博覽會上獲獎。 
  如今,大同煤雕每年的銷量已經超過2萬多件,並被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的愛好者收藏。此外,煤雕藝術還成功走進雲岡石窟,與雲岡的藝術和文化結合在一起。一個個雲岡石窟的藝術形象在煤雕藝人的刻刀下變得栩栩如生,向中外游客展示着環保的現代理念和弘揚傳統的文化精神。
  煤雕藝人張磊説:“煤雕不僅是一個産業,更是一個文化符號,我們希望通過這種獨特的煤炭藝術傳遞更多人文的東西,讓人們更加了解大同的歷史和文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時裝與藝術的活躍對話 2012-10-18
2012秋拍:藝術市場減速中的期盼 2012-10-17
29款藝術品信託面臨兌付涉資26億 2012-10-15
幸福路上的青海唐卡藝術家庭 2012-10-12
定價權倒置:一級藝術市場難作為 2012-10-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