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條“控訴”工商銀行黃金産品摻假的微博被網友瘋轉,甚至還有微博稱,目前市面上40%的金條都摻假。
面對這起風波,不少投資過黃金的人開始懷疑,手裏用來保值的金條是不是真貨?買黃金時一貫信賴的大銀行到底靠不靠譜?
黃金産品的選擇因人而異,純投資建議選實物金條
昨天,記者諮詢了中國農業銀行金華市分行個人業務部一位姓方的工作人員。金條摻假的説法,她也早就有所耳聞,但她認為這種可能性極低。
“大銀行都是有信譽的,不至於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去毀了自己的信譽。”她説,以農行為例,包括實物金條在內的黃金産品,都是由總行向上海黃金交易所調撥黃金原材料,然後由一家叫“山東招金”的生産企業加工的。
她拿出幾件黃金産品,記者看到,每件黃金産品上都有編號,而這個號碼和質量鑒定證書上的編號是一致的。
方姓工作人員説,現在不少銀行都有黃金回購的業務。如果是實物金條,在回購時銀行會核對産品上的編號和鑒定證書、回購證書編號是否一致,同時也會對金條進行稱重,並不再檢驗成色。“如果我們賣的是假的,那回購的時候怎麼辦,不也是假的了?”
她還告訴記者,如果消費者對手上的黃金産品不放心,也可以請第三方檢驗機構來驗一下。“不過,從大銀行買的,真得不太會有假貨。”
業內人士稱,金條摻假的可能性極低
既然銀行賣假金條的可能性不高,那麼消費者在選擇黃金産品時還應該注意什麼呢?
“盡量選擇大銀行,或者知名的黃金飾品品牌吧。”這位工作人員説,現在買賣黃金的地方有很多,不少街角的小店都會做這種生意。“所以在購買前,要對黃金産品的生産商、經銷商都有一定的了解,最好選有好口碑的品牌。”
她還建議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黃金産品。喜歡設計感強一些的,可以選擇黃金首飾。但如果是純粹想進行投資的,可以選擇實物金條。“因為這種産品附加的設計、加工成本相對較低,所以收益就相對要高一些,回購手續也更方便透明。”
另外,農行還推出了一種叫“存金通”的業務。也就是説,消費者可以在借記卡上開通一個貴金屬賬戶,由1克黃金起存。“消費者可以自己選擇何時去銀行提取實物黃金産品,如果需要辦理回購,存金通的回購價也會比一般的回購價每克高出1元。”
一位從事黃金投資業務多年的業內人士説,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黃金産品仍然是投資的最佳選擇之一。“因為它既保值又相對簡單,不像股票那麼複雜,也不像房地産受政策影響較大,黃金産品變現也相對容易。”
“十一”黃金周期間,一條關於“黃金摻假”的傳聞在互聯網上迅速發酵。
一名網友在微博中點名工商銀行,稱其金條加入了銥,並質疑“中國市場40%金條用銥或鎢摻假”。
事後,工行貴金屬業務部新聞發言人施旭東回應稱,“這純屬不實之言,工行嚴格貫徹上海黃金交易所對金條質量控制的標準,品牌金條從原料入庫、生産加工、産成品出廠前及銷售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質量控制。”並稱,該行對每一根金條都出具産品質量證書,對産品的成色、重量和品質進行保證,並承諾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