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隻自購23隻自贖 基金迎戰弱市各有小算盤
2012-10-15   作者:馬朋太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基金公司的自購和自贖備受市場關注,據《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觀察,基金公司下半年開始密集自購,特別是7月和9月兩個月出現基金公司凈自購,下半年的自購總金額更是超過了自贖金額3511萬元。需要指出的是,國投瑞銀為穩定市場申購旗下基金瑞福進取3605.77萬份,從公告自購以來,瑞福進取取得了3.85%回報率,在135隻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5,自購穩市的做法取得了實效。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顯示,今年以來雖然基金公司自購的次數約是自贖次數的2倍,但仍有凈自贖2.2億元。這一結果與去年同期剛好相反。去年同期有2.5億元凈自購資金進入市場。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基金公司自購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基金公司對後市的一種態度,目前市場低迷,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所以基金投資也越發謹慎,表現為自購少贖回多。匯添富基金公司先後對旗下的8隻基金進行了回贖,自贖總額達2.84億元。
  從基金自身來看,今年以來,27家基金公司旗下的55隻基金髮生自購、自贖。其中32隻自購的基金當中,45.71%為今年新成立的基金;23隻回贖基金中69.57%為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基金公司之所以大量申購旗下新基金,主要目地是為了在弱市下為新基金髮行造勢。由於A股不斷波動,偏股型基金不斷出現虧損,所以基金公司不願長期持有。另外,也不排除個別公司低買高賣的可能。

  國投瑞銀自購顯實效

  基金公司的大筆自購和自贖都牽動着市場敏感的神經,所以倍受關注,但10月份以來基金度過了寂寞的前半月。之所以説寂寞,是因為雖然三季度股市繼續震蕩起伏,但9月份基金公司掀起了一波自購的熱潮,而四季度的首月過半,基金公司自購自贖市場仍然一片沉寂,尚未有公司表態。
  《證券日報》基金周刊觀察發現,經歷了上半年的市場恐慌後,基金公司下半年開始出手密集自購。基金市場出現7月、9月兩個月基金公司凈自購的情況。而下年基金自購總金額也超過自贖金額3511萬元。
  需要指出的是,9月份,國投瑞銀、華寶興業、興業全球三家基金公司自購了旗下6隻基金,自購總金額達7055萬元。其中國投瑞銀9月份自購了旗下創新型基金瑞福進取3605.77萬份,自購總額為3000萬元。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當時瑞福進取復牌上市後出現了非理性的下跌,為了提振投資者信心,“糾偏”非理性,公司隨即發布公告自購。實事上,國投瑞銀自購穩市的做法取得了實效。從該公司公告自購以來,截至10月14日,瑞福進取取得了3.85%回報率,在135隻同類基金中排名第15位。另外,華寶興業也自購了旗下3隻基金,但數額較小,最高為35萬元。公司負責人&&,近來一批年輕的骨幹人才被提拔為公司核心管理人員,根據公司的“核心員工持基激勵計劃”,公司和員工進行了自購。

  匯添富自贖旗下8基金

  從全年的情況來看,《證券日報》基金周刊根據Wind資訊數據整理顯示,截至10月14日,20家基金公司先後35次自購了32隻基金,自購總金額達5.05億元。10家基金公司通過23次自贖19隻基金,自贖總金額達7.24億元。總體上來看,今年以來雖然基金公司自購的次數約是自贖次數的2倍,但仍有2.2億元資金凈自贖。而這一結果與去年同期剛好相反,去年同期,基金公司通過56次自購和19次自贖,有2.5億元凈自購資金進入市場。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自購是基金業一項傳統業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基金公司對後市的一種態度,基金如看好後市就會積極自購。但目前市場低迷,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所以基金投資也越發謹慎,表現為自購少贖回多。
  具體來看,上半年基金經歷了讓人“憂心”的5月。5月份6家基金公司對旗下的10隻基金進行了回贖,自贖總額高達2.43億元。匯添富基金公司同一天對旗下的4隻基金進行了回贖,自贖總額達1.31億元。從業績上看,這4隻基金從回贖以來,截至10月14日,有3隻基金回報率在同類基金的前半營。不光這一次,8月28日,匯添富基金公司又同時對旗下4隻基金進行了回贖,自贖總額達1.53億元。

  七成主動偏股基金自贖

  從基金自身來看,《證券日報》基金周刊獨家觀察發現,今年以來55隻基金被27家基金公司自購、自贖58次。其中32隻自購的基金當中有17隻為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佔全部自購基金的45.71%。另外,在被自贖的23隻基金中有16隻為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佔比高達69.57%。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基金公司之所以大量申購旗下新基金,主要目地是為了在弱市下為新基金髮行造勢。這些自購的新基金多數在鎖定期滿後將被大量贖回。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基金公司特別看好旗下某只新基金的情況。主動管理的偏股基金頻頻被贖回這並不難理解,由於A股不斷波動,偏股型基金不斷出現虧損,所以自然不能長期持有。另外,偏股基金波動較大,也不排除個別基金公司低買高賣的可能。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9月超八成投連險賬戶取得正收益 仍跑輸公募基金 2012-10-15
香港外匯基金境外資産9月份增加308億港元 2012-10-13
美國貨幣市場基金加大歐元區銀行的投資力度 2012-10-12
首只全市場債券指數基金出爐 易方達中債指數28日起售 2012-10-12
前三季基金:股基溫吞 QDII領跑 2012-10-12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