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1年9月11日首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發行算起,國內開放式基金已走過11年歷程。儘管目前基金隨着市場下跌亦陷入低迷,但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只要長期持有,即使數度穿越牛熊,開放式基金收益仍能遠超市場平均水平,成立時間最長的“老十隻”開放式基金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達234.5%;而在2001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11日的11年間,上證綜指漲幅不到14%。
天相數據顯示,從華安創新算起,“老十隻”開放式基金的成立時間從2001年9月21日到2002年9月18日,年長者華安創新即將滿11歲,其中最年輕的長盛成長運作周期也即將滿十年,除了南方寶元是債券基金外,其他9隻都是偏股基金。截至2012年9月11日,成立以來收益率居前三甲的是:國泰金鷹凈值增長率為351.81%,成立於2002年5月8日;華夏成長凈值增長率為309.09%,成立於2001年12月18日;鵬華成長凈值增長率為270.96%,成立於2002年5月24日。此外,成立於2002年9月20日的債券基金南方寶元取得200.61%的收益。
另有眾祿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若在共同時間段內統計,以2002年9月之前成立的7隻開放式偏股型基金為樣本,從2002年9月11日到2012年9月10日,其平均收益率為234.46%,而上證綜合指數同期收益率為31.37%,是上證綜合指數的7.5倍。從各類型基金累計收益率看,同期,1隻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為16.04%,6隻混合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為12.21%。
不僅“老十隻”開放式基金長期業績斐然,11年間,開放式基金也實現了數量與規模齊飛,品種和投資範圍亦不斷拓展。
基金二季報顯示,截至2012年6月30日,開放式基金的數量已達到982隻,基金份額2.64萬億份,管理規模2.27萬億元,分別是2005年末的327倍、225倍和192倍。近年來,開放式基金髮行數量逐年增多,2008年開放式基金髮行數量達到98隻,此後每年新基金的發行數量都在100隻以上。2009年新發開放式基金116隻,2010年新發開放式基金153隻,2011年新發開放式基金207隻。2012年至今,新發行的開放式基金約有160隻。
隨着規模、數量的增加,開放式基金的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如QDII基金投資範圍更廣、更細,囊括了世界主流市場,涉及到黃金、地産信託、大宗商品等細分品種;主動管理的基金投資範圍、投資方法進一步細分,出現了行業基金、主題類基金、量化基金等。
另據中登公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8月31日,滬深兩市期末基金賬戶數為3900.82萬戶,是2002年末的200倍。個人投資賬戶佔比高達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