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下周一(9月17日)將推出全球首只人民幣可交收貨幣期貨合約,每份合約金額為10萬美元。為避免影響香港人民幣現貨市場穩定,該人民幣可交收貨幣期貨合約設立持倉限額,包括現貨月未平倉合約不超過2000張闔約即2億美元。
港交所推出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每份合約金額10萬美元,將以美元兌香港市場人民幣作為報價,每張闔約保證金約為8000元人民幣,交易所就每張闔約徵收交易費8元人民幣,佣金則由券商與客戶商定。
17日推出可供交易的合約月份包括2012年10月、11月、12月,2013年1月、3月、6月、9月共7個合約月份。合約結算方式為賣方繳付合約指定美元金額,買方繳付以最後結算價計算的人民幣金額,每日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4時15分,最後交易日為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三,最後交易日交易時間為上午9時至11時。
目前市場上對衝人民幣貨幣風險通常採用NDF(不可交收外匯遠期合約)和DF(可交收外匯遠期合約)兩種産品。港交所推出的美元兌人民幣(香港)期貨合約與人民幣DF接近,但將交易平台從銀行同業間轉移至港交所的公開交易平台,且入場費用遠低於銀行人民幣DF産品的100萬美元下限,而成本是否能低於銀行則視乎券商佣金水平的訂立。
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融資的企業,包括RQFII、人民幣ETF、QDII等海外投資者和基金經理均能通過該合約對衝人民幣匯率風險。該人民幣期貨合約做市商包括星展銀行、美林國際和滙豐,以保障産品流動量。港交所交易科主管戴志堅昨日&&,該期貨産品價格透明公開的優點將在初期能吸引原DF産品客戶,長遠更要爭取目前使用NDF的客戶。
NDF是場外交易市場並無確切數據,據戴志堅估計,NDF市場每日交易額約為200億美元,而香港銀行間人民幣現貨市場每日交易量為10億美元,人民幣遠期市場每日交易量為30億-40億美元。
應香港證監會要求,該期貨産品設有持倉限額,包括在最後交易日的5個營業日內,所有合約月份合約凈額為8000張,以及現貨月未平倉合約不得超過2000張即2億美元。戴志堅稱,持倉限額的設置主要是因期貨市場有大量現貨交收,擔心可能影響現貨市場的穩定性,故在考慮香港人民幣存款額和流通量情況下設定限額,但未來有可能根據市場情況放寬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