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出現了一批已故國畫大師黃君壁的國畫高倣品。知情人告訴記者,這是黃君壁家人在雅昌深圳印刷廠專門複製的,效果幾乎與原畫一致,水墨的效果相當逼真。
這些作品是用於裝飾某機構在西安的辦公室。此前,西安某國畫家送給朋友的國畫高倣品也讓其一度誤以為是原作。還有個別收藏者把掛曆紙一樣的複製品誤當成真品收藏若干年,可以説高倣複製品一直存在,有專家&&高倣複製品的數量如果控制不好,其大量出現會為國畫鑒定蒙上更灰暗的一筆。
高檔高倣品價值堪比原作
藝術品的高倣品其實一直被很多畫家和收藏者當作學術研究的首選,日本二玄社的中國古代名家高倣複製品的售價一直都很高,但是很多人還是喜歡收藏,書畫界人士認為,從欣賞、學習、臨摹的角度看,這些複製品已勝過原作,海內外研究東方藝術史的專家亦給予高度評價,他們認為日本東京二玄社這批複製品的問世,彌補了歷史的遺憾。
我國著名書畫家啟功曾説:“歷經數百年乃至上千年後,原作多已損壞,至少色彩灰暗,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風采,這些複製品,都恢復了原作最初的色澤,簡直整舊如新。”記者了解到,一幅范寬《溪山行旅圖》的山水高倣複製品,價格在2萬元以上,可以説市場價值也是很高的。
當代高倣 被當假畫
文化部全國重點美術館評估委員會委員、陜西省書協副主席李傑民説,高倣品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專業機構印製的一比一的原作複製品,一般要求墨色、印章都是原大的;一種是畫家臨摹作品,要求神似、不追求一筆一劃都逼真。國外一些藝術家經常會委託美術館等專門機構把作品製作成一些絲網版畫,限量發售。記者在上海美術館也看到過吳冠中的絲網版畫絲巾複製品,價值不菲。雖然如此,但是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似乎對高倣品向來諱莫如深。古代高倣品被奉為研究典範,當代畫家的作品價值如何呢?記者諮詢了多位收藏者,他們普遍反映現代畫家的高倣品那不就是假畫嗎。很多畫廊也堅決&&,自家出售的作品沒有高倣品,都是畫家的原作。去年冬天,西安一位張女士帶着一幅月季花鳥畫作品來到西安通元開寶畫廊要求委託拍賣,結果作品被鑒定為高倣複製品。記者多方打聽,該畫家確實印製了不少複製品送人,並且沒有告知這是複製品。
高科技高倣 鑒定難題
由於《著作權法》的規定,出版或印刷藝術品一定要有藝術家或者其家屬的授權,所以國內一些大型印刷廠對此執行比較嚴格。
記者了解到,國內當代國畫界很少有畫家會委託印刷廠進行批量印刷作品,所以一般出現的複製以外人模仿為主,鑒定起來並沒有多難。已故的畫家作品一般由其家屬負責鑒定。著名畫家石魯之女石丹介紹:對於父親石魯的作品,其家人會坐在一起開會研討、鑒定。一般以紙張、年代、筆墨、落款等細節進行探討。但是鑒定只限於幾家固定的拍賣公司,一般不對社會作品進行鑒定。
王西京作品的唯一鑒定機構京唐藝術會館有限公司王西京書畫鑒定工作室經理、高級書畫鑒定評估師王莉女士接受採訪時&&,現在書畫市場造假手段高超,平時鑒定王西京作品時超過60%都是高倣品,各種時代、各種風格的倣品都有,高倣品也有先印再畫的情況,並且印章都是後期加蓋的,視覺效果很逼真,遇到這種情況鑒定就以人工和高科技儀器結合的手段才可以鑒定。
市場混亂 亟需鑒定權威
崔振寬先生的唯一授權鑒定公司陜西水墨長安公司書畫工作室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遇到過印刷的高倣品,很多都是裝裱過的,因為裝裱後比較容易蒙混過關,一般高倣複製品佔鑒定作品的3成以上。
李傑民説,現在藝術品市場確實十分混亂,美術館在民間收藏作品時也是邀請一些專家開會討論,採取一票否決制,堅決杜絕高倣品的後路。對於普通收藏者來説,當代中國國畫高倣品和原作之間是零與幾萬、幾十萬的差別。高倣品如果出現在市場確實會造成不小的混亂,收藏者也一定要格外留意,擦亮眼睛。
但目前市場上的權威鑒定機構還較為欠缺。據悉,西安將有書畫鑒定機構成立,使用國際先進的書畫鑒定儀器,屆時或能解決陜西書畫鑒定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