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行職工非法集資 銀行監管失職
2012-09-10   作者:李顯峰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今年2月13日,通州區永順南路一居民樓內,51歲的孔慶敏在家服毒自殺。孔慶敏退休前在農行宋莊分理處工作,是名普通職員。隨後幾天,數十人持借據到農行討債。
  記者調查得知,從2010年起,孔慶敏謊稱銀行搞活動,吸收儲戶大量現金,她宣稱最低年息能達到10%。案發後,家人&&,家中積蓄被孔慶敏拿去,用途不明。
  警方近日向出借人&&,這起非法集資案涉案總額超過2500萬元,受害者多達53人。歷時半年多的調查後,警方追回70多萬贓款。剩下的資金去向及作案動機成謎。

  誘惑

  高息借款合同上蓋着公章

  吳永新記錄了存款的次數,一共13筆。最多的一次為23萬餘元,年息也從最初的10%,逐漸漲到15%和20%。他覺得孔慶敏是農行的人,説出的話不會有假。
  9月5日上午,82歲的吳永新從通州宋莊小楊各莊村來到農行宋莊分理處,數十名儲戶和他站在一起,拉開條幅要求“還我血汗錢”。自2010年以來,農行女員工孔慶敏以銀行搞活動為名,分別向他們高息借貸數萬到百萬不等,但她於今年2月13日自殺,借款全無下落。
  孔慶敏在農行工作十多年,她胸前佩戴“315”工號牌,有時在前&當引導,有時坐櫃&&業務。
  “嘴很甜,瞅誰都這麼熱乎。”吳永新説,孔還認自己為乾爹。他記得,孔第一次借錢是在2010年初。有一天,吳永新要去工行取錢,因為鎮上沒有工行,所以他先到農行找孔慶敏問路,孔極為熱情,帶着他坐4路公交上通州城區取款。這筆取款有21萬元。不久後,孔突然找到他家,勸他存這筆錢。
  “她説銀行搞活動,利息高,10%。”吳永新説,孔嘴上沒説是借,就説是存銀行,他覺得孔是農行的人,説出的話不會有假,且孔帶來的借款擔保合同上還蓋着公章,便把錢交給了孔慶敏。
  在一張舊得發黃的紙上,老人記錄了存款的次數,一共13筆。最多的一次為23萬餘元,年息也從最初的10%,逐漸漲到15%和20%。
  第13筆,發生在2011年11月22日也就是在這天,孔慶敏寫下一張有錯別字的“認爹”字條:“孔慶敏自願任(認)吳永新為父親,養譽(育)吳永新老人一生。”清點這本賬,將之前本金利息合計,孔慶敏一共借走74.78萬。
  吳永新説,這本賬之外,也就是2011年11月22日之後,另有一筆13萬和一筆6萬借款,合計93.78萬元的本金。“這些錢都是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一點一點攢出來的。”老人説。

  殺熟

  混熟後反復勸説不惜登門

  多名出借人説,去農行辦業務時,一旦孔慶敏在櫃&或前&發現他們有大宗現金要交易,就會進行勸存。如果當面勸不了,晚上會登門“服務”。
  與吳永新相似,許多人聽信“銀行搞活動,利息高,存我這兒合適”的話,把錢“存”在了孔慶敏處。
  多名出借人説,去農行辦業務時,一旦孔慶敏在櫃&或前&發現他們有大宗現金要交易,就會進行勸存。如果當面勸不了,晚上會登門“服務”。
  錢借到手後,孔慶敏交給出借人一張借款擔保合同。合同很簡單,多數合同是複印紙張,合同上的農行宋莊分理處的業務公章,多數呈黑色而非紅色。
  根據記者掌握的資料,孔慶敏借貸時間均在2010年之後,每次借期為3個月或整年。出借人主要為中老年村民、鎮上居民和農行儲戶,借款數額從數萬元起,最多的達390萬。
  80多歲的出借人郭振江總結,孔慶敏借錢的方式就是“殺熟”。
  郭振江住宋莊鎮邢各莊村。由於孔慶敏在農行工作,與其子開的建築公司有業務往來,兩人頗熟。孔每次見到他,“什麼好聽説什麼,見面就喊老爹老爸”。2011年4月26日,郭振江出借8萬元。事後,孔把借據送上門,年息是15%。如無意外,今年4月26日,這筆錢到期該還。但就在2月13日凌晨5點多,通州城區永順南路190號某號樓,家屬發現孔慶敏死在家中。警方隨後介入。
  郭振江是在2月15日得知消息的。2月14日,郭振江打孔慶敏電話,兩個手機都關機。第二天一早再打依然關機。郭上門找人,敲門沒人應,到銀行一打聽,才知道發生意外。

  隱秘

  職工連作案農行全然不知

  農行宋莊分理處主任&&,直到債主找到銀行,同事們才知道此事。“利息這麼高,假如當中有任何一個人拿着單子,到銀行問一下,這件事早就結了。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信任她。”
  在宋莊,孔慶敏的死訊傳開後,引起轟動。隨後幾天,出借人紛紛拿着借據找上她家。運氣好的,能碰上她的家人,但對方一問三不知。
  當出借人找到農行宋莊分理處時,相關負責人卻&&,銀行從沒搞過超出正常經營範圍的高利息活動,這是孔的個人行為,與銀行無關。
  出借人隨後向警方報案。通州公安分局經偵隊負責此案,警方向農行宋莊分理處主任翟世強作了詢問。
  記者曾以出借人身份致電翟世強,他&&,直到債主找到銀行,同事們才知道此事,“否則,早就將她辦了”。
  翟世強説,2011年12月底,孔慶敏從單位內退,此後再沒來過銀行。在他印象中,孔慶敏工作積極,對於孔吸收儲戶存款之舉,他評價説:“做得很隱秘。”
  不過,孔慶敏大肆操辦借貸之時,對出借人也頗講“信譽”。借期一滿,孔慶敏會主動兌現利息。
  借出390萬元的張輝説,他的錢分4次借出,借期都是3個月,利息10%。到期時,孔會打電話通知張輝,“利息到了,你(來銀行)把錢拿了。”張輝説,每次取利息都是通過銀行櫃&,他一共拿回50多萬。在取利息的同時,孔會辦理續借手續。
  “我們就認準了她是銀行工作人員。”包括張輝在內,接受採訪的出借人&&,孔的所作所為,都是在農行完成的,他們以為利息是農行給的。
  孔慶敏生前好友朱玉説,曾借給她280萬,後來覺得有風險,要回200萬,沒多久,孔慶敏發生意外。朱玉坦承,與孔交往十多年,借給她錢,除了貪圖高利息,更重要的是相信這筆錢存在銀行。
  “利息這麼高,假如當中有任何一個人拿着單子,到銀行問一下,這件事早就結了。不知道這些人為什麼信任她。”翟世強分析,部分出借人是3個月10%的利息,到期續借後,年息已相當於40%。
  在農行宋莊分理處,記者詢問對孔慶敏的印象,工作人員均三緘其口。而當記者以出借人身份詢問時,員工小劉評價,“她就是個騙子!”

  追贓

  多為現金交易警方難取證

  經辦民警曾向出借人解釋,孔慶敏一案,其資金收放多數為現金交易,因而,在銀行賬戶上沒留下太多痕跡,調查起來極其困難。已追回部分贓款,但與上千萬的總數相比,追回的錢“九牛一毛”。
  在案發後一個多月,有出借人前往通州公安分局經偵隊詢問辦案進展。對於孔的死亡,警方&&,她未留下遺書,未在她身上發現明顯外傷,已確認其服毒身亡,排除他殺可能。警方還&&,從孔慶敏家搜出大量銀行卡,但賬上所剩無幾,也沒有在她家發現大量現金。警方調查發現,在通州西集鎮某村,孔慶敏租了20畝地,用於租地蓋房,這筆錢有數十萬元。
  孔的好友朱玉説,孔為人忠厚踏實,她借來的錢可能也被騙了,以致最終無法面對。
  今年4月,經辦民警曾向出借人解釋,孔慶敏一案,其資金收放多數為現金交易,因而,在銀行賬戶上沒留下太多痕跡,調查起來極其困難。而她本人一死,更增加破案難度。民警&&,已追回部分贓款,但與上千萬的總數相比,追回的錢“九牛一毛”。
  9月5日,當出借人打出橫幅&&抗議後,農行與警方均派人做解釋工作。通州支行相關負責人稱,這起案件涉及53名出借人,涉案總額達2500萬。而在場的民警稱,目前僅追回70多萬元,這部分錢,是向孔慶敏借錢的人在案發後主動歸還的。

  農行

  監管失職具體責任待裁決

  通州支行相關負責人&&,公章是孔慶敏盜用的,農行不否認監管失職,但具體該負多少責任,應由法院裁決。被令停職檢查的原宋莊分理處主任已在支行重新上班,但只是普通工作人員。
  在案件偵查之初,警方收集了出借人的借據。其中,部分人的借款擔保合同上蓋有紅章,多數人為複印的黑白章。
  記者綜合發現,在出借人持有的借據上,至少出現過3枚公章,分別為中國農業銀行通州區宋莊分理處業務公章、中國農業銀行通州區支行宋莊分理處業務公章(2)、中國農業銀行通州區支行宋莊分理處業務公章(6)。
  據一名出借人稱,8月底,辦案民警&&,凡是借據上出現的紅色公章,經過鑒定,發現都是真的。
  對此,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分析,孔慶敏是在工作期間做出以上行為的,其本人違法不能簡單地與單位挂鉤,説是銀行的責任。如公章鑒定為真,則銀行存在一定責任,具體視案情進展而定。
  9月5日,多名出借人在農行宋莊分理處交涉時&&,貪圖高息的心理,確實是上當的原因之一,但孔慶敏是在農行工作期間騙錢的,且存在私用公章行為,因此,農行方面存在監管失職。
  對此,通州支行相關負責人&&,公章是孔慶敏盜用的,農行不否認監管失職,但具體該負多少責任,應由法院裁決。而目前,該案還在調查。這名負責人介紹,被令停職檢查的原宋莊分理處主任已在支行重新上班,但只是普通工作人員。

  家人

  所有積蓄也被掏空

  “我們爺倆奮鬥的錢,包括我媳婦的嫁粧的錢,都被我媽拿走了。平時她是我們家的太上皇,她説什麼就是什麼。”范軍説,不知道母親弄了多少錢,而她弄來的錢,家人也沒享受到,反而,家産和所有積蓄都被母親掏空。
  針對自殺是否有徵兆,孔慶敏的丈夫範文和兒子范軍&&,出事前,沒發現她有任何異常,也不知道借來的錢用於何處。
  “我們爺倆奮鬥的錢,包括我媳婦的嫁粧的錢,都被我媽拿走了。平時她是我們家的太上皇,她説什麼就是什麼。”范軍説,不知道母親弄了多少錢,而她弄來的錢,家人也沒享受到,反而,家産和所有積蓄都被母親掏空。
  在范軍眼中,母親性格要強,工作敬業,生活儉樸,在家説一不二。他所能回憶的跡象是,2011年底從農行辦完內退後,母親變得更加沉默,但從來不跟家人説自己的事。

  謎案

  作案動機成為謎團

  身兼好友和受害者的朱玉説,她無從知道2000多萬資金的去向,也許孔慶敏有苦衷,如果死之前告訴她真相,“我寧願選擇幫她。”
  9月5日,在維權無果後,數十名出借人離開農行。
  吳永新老人還收藏着孔慶敏的結婚證、身份證和工號牌等材料的複印件,以及一紙“認爹書”。老人曾把這些當成抵押物。“存出金條來我也不會存了。”老人後悔地説。
  孔慶敏給所有人留下一個謎,超過95%的非法集資仍去向不明。身兼好友和受害者的朱玉説,她無從知道2000多萬資金的去向,也許孔慶敏有苦衷,如果死之前告訴她真相,“我寧願選擇幫她。”

  注:孔慶敏親屬及出借人均為化名。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非法集資犯罪現新動向 2012-09-07
鄂爾多斯鑫源泰董事長涉非法集資26億被調查 2012-08-25
包頭火區治理憑一紙中標書非法集資38億 2012-08-22
非法集資 鄭州多家投資擔保公司陷入困境 2012-03-28
要嚴厲打擊非法集資 2012-02-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