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關於信託産品開戶與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這意味着信託産品開立證券賬戶重新放開。信託賬戶冰封三年後重新開啟無疑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陽光私募行業發展,同時增量資金的入市也將對股市形成利好。
信託開立證券賬戶重新開閘
中登公司近日發布了《關於信託産品開戶與結算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信託産品開立和使用證券賬戶的具體要求和相關結算安排,但對於“專門申購新股,炒作ST股的産品”的專用賬戶開設仍緊閉閘門。
市場人士&&,信託産品開立證券賬戶重新開閘,將使私募基金擁有獨立的證券賬戶,一改過去借其他渠道入市的歷史,正大光明地進入資本市場。同時,也將得到與公募基金一樣的地位。
事實上,中國證券市場陽光私募基金雖發展迅速,但從2009年7月開始暫停開設信託證券賬戶以後,以信託為平台的陽光私募基金髮展一直受到制約。
據悉,在暫停信託開戶期間,證券賬戶成本最高峰時,信託公司曾經向私募機構開出了500萬元“賬戶費”的報價,即使最近一年內,賬戶費平均成本也在150萬-200萬元。
證券賬戶開戶重啟,意味着信託公司手握一批賬戶躺着收錢的日子宣告結束。有信託業內人士&&,在市場如此低迷的背景下,證券賬戶是否開放對大多數信託公司目前的經營沒太大影響,不過,對於有長遠眼光,確實把資本市場業務看作信託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最基礎業務的公司而言,這無疑為繼續推進相關業務創造了條件,可以預期當新一輪資本市場發展高潮到來時,這些公司會有收穫。
海潤達資産總經理兼投資總監仇天鏑介紹,近年一個信託賬戶年費用為100萬元-200萬元,比三年前的50萬元最高漲了近4倍,加之A股連年低迷,私募機構難以承受如此之高的成本,部分私募只有選擇解散信託計劃,這無疑分流了股市資金。這次信託賬戶的重開,將使賬號年費用下降,可以説給私募機構帶來了福音。
除了部分私募難以維繫外,還有一部分私募被迫轉型以合夥企業模式來陽光化,但合夥企業模式對於私募基金稅收,以及資金的進出都有太多限制,對於私募基金來説壓力仍然較大。
而此次《通知》中“信託公司可自行開立證券賬戶參與證券交易,或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選擇委託基金公司專戶理財、證券公司定向資産管理計劃參與證券交易”的規定,一個信託産品一般只在滬深兩市各開立一個賬戶。另外,“一個信託産品每委託一家證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進行資産管理,可以在滬、深市場各開立一個專用賬戶”。也就是説,一個信託産品可以委託多家公募或券商共同管理。
有利於推進陽光私募行業發展
絕大多數私募認為證監會此次松綁信託證券賬戶,對陽光私募而言是一大利好,有利於降低産品發行成本,無疑會促進私募發行的積極性,大力推進陽光私募行業的發展。
乾陽投資董事長何輝&&,一方面,這可以大幅降低陽光私募信託管理費,使陽光私募有了新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信託賬號的重啟也使陽光私募與公募基金和券商等其它機構處於同一起跑線,有利於公平競爭。
用益信託工作室認為,信託證券賬戶重新開放,將形成多方共贏。首先,私募基金髮行信託産品的門檻更低了,有利於私募基金的陽光化,更容易發展壯大。其次,陽光私募規模增加,信託公司這一部分的利潤也會增加,同時信託公司發展證券業務的動力也會增加,這又進一步推動了陽光私募規模的增加,形成了良性循環。而中登公司、交易所則可以多收手續費。
受這一利好影響,許多私募機構都蠢蠢欲動。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調查顯示,信託賬戶重開後,71.86%私募&&有發行新産品的打算,僅有9.39%私募明確&&不會發行新産品,18.75%私募持觀望態度。
私募機構中歐瑞博負責人&&:“産品一直在籌劃中,這個通知出來了可能會降低發行産品的成本,已經籌劃的産品也會考慮是不是進行一些調整。畢竟過去發行産品的選擇必須考慮信託公司有沒有帳號,現在這個問題就不用考慮了,選擇性上就更大了。”
信託收費降低的同時,未來服務水平也會提升。一位私募人士指出,在國內,信託行業作為陽光私募管理人的角色出現,但服務水平沒有提升。面對競爭,信託公司會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風控水平,以滿足私募基金的需求。“比如隨着轉融通、跨境ETF、商品期貨等金融工具的推出,為滿足投資顧問産品創新的要求,將提高中後&估值清算效率。”
A股市場將引入“活水”
此次信託賬戶重開,在利好信託和私募基金行業的同時,也將給萎靡不振的A股市場注入“活水”。
海潤達資産總經理兼投資總監仇天鏑認為,今年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大量A股投資者逐漸退出市場,此時暫停達三年之久的信託開戶重開顯然體現了管理層引入更多的機構投資者的用意,有助新資金入市。
星石投資首席策略師楊玲也認可這一觀點,認為監管層鼓勵私募等各類資金積極進入股市,是促進股市活躍度的舉措之一。她&&,陽光私募在近期各類相關政策的鼓勵下,正在逐漸形成越來越成熟的産業鏈。目前,從上游的研究所服務到下游的私人銀行的合作,乃至緊密合作的信託通道、券商資管通道、基金專戶通道,都在不斷推進和逐漸形成定價合理的專業化分工。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效果短期內可能並不明顯。近半年來,“跌跌不休”的A股市場已經極大地耗盡了公眾對於A股市場的信心,場外資金根本就不敢也不願意在目前背景下入市。在如此蕭條的環境下,能否助推市場上漲還是個未知數。
“目前去發行新産品估計較為困難。”楊玲&&,“現在放開信託賬戶未必能一下子解決集合信託産品發行低迷的狀況,因為目前主要的瓶頸已經不再是賬戶稀缺、費用高昂,而是市場低迷、缺乏賺錢效應。”
北京源樂晟投資總監曾曉潔也&&,目前陽光私募發展不盡如人意,根本問題不在於信託賬戶成本過高,而關鍵在於不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