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現在有意增加權益類産品的發行比重,除非是固定收益管理實力特別強的基金公司,銀行基本對債券類産品關上了合作之門。
今年新基金髮行進程已經過半,基金公司開始和託管銀行商洽來年新産品計劃。來自基金公司産品部門的信息顯示,銀行對今年紅火的債券類産品興趣已經轉移,在銀行2013年的發行規劃中,權益類産品比重或將上升。
證券時報記者從一家基金公司了解到,近期,該公司産品和銷售部門與銀行溝通産品計劃時,債券類産品基本被銀行拒之門外。“銀行的態度很明顯,他們對來年債券市場並沒有把握。”該公司負責與銀行對接的相關工作人員透露。
不僅如此,從這家銀行反饋的信息來看,銀行現在有意增加權益類産品的發行比重,除非是固定收益管理實力特別強的基金公司,銀行基本對債券類産品關上合作之門。從銀行角度來説,雖然無法預估這種情況會持續多久,但權益類産品未來賺錢效應會增加。“債券市場未來演繹中增加了風險因素,適當增加權益類産品發行是一種理性調整。”一家銀行産品設計人員介紹。
滬上一家基金公司産品負責人&&,在近期與工行、農行的接洽中發現,銀行對債市的後市並不樂觀,正在考慮調整産品布局。“對一些大行來説,産品計劃調整沒有這麼快進行,不過銀行內部對來年託管市場肯定有新思路。”前述人士&&。
這一現象在銀行內部也得到印證,一家總部在北京的託管行産品經理告訴記者,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場相對低位時布局權益類産品更為理性,明年債券市場能否延續今年的表現很難説,所以考慮適當調整産品發行類型是必然選擇。“例如交行今年上半年在債券類産品上投入較大,現在已經開始考慮明年的類型調整。”
事實上,一個不得忽視的原因是,銀行發行一款債券類産品的收益比相比較低,這意味着銀行花費同樣人力賣出去産品規模得到的回報並不樂觀,這成為銀行調整計劃的一個因素。一家中小商業銀行內部人士透露,今年一些銀行銷售不少債券産品,然而託管費和中間收入明顯不如權益類産品。“我們銀行今年真實地面臨着這兩塊業務下滑的局面,來年産品布局如何做也一直在探討。”他對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