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億銀行理財資金開放入市在即
2012-09-03   作者:董雲峰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停擺三年後,開放10萬多億銀行理財資金進入交易所市場,終於獲得實質性進展。日前,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關於銀行理財産品開立證券賬戶從事股票和債券交易,證監會和銀監會正積極研究,穩步推進。”
  一位股份制銀行零售業務部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此次銀行理財資金入市再度被提上日程,很大程度上源自需求的大幅提升,股市萎靡不振也讓機構看到了抄底的可能性。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理財産品開始重新"光顧"股市。”
  據Wind統計,2012年7月,共有95家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産品2505款,同比增長20.72%;與去年同期相比,投資股票、債券和利率的理財産品同比分別增長88.97%、23.41%和58.73%。
  不過,在一位大型商業銀行人士看來:“商業銀行追求的還是穩健,不適合做風險較高的證券投資,而且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客戶並不是銀行主要客戶,預計未來銀行理財還是會以固定收益為主,開放入市影響有限。”
  “積極意義在於,有了獨立賬戶之後,銀行或許可以建立一支自己的證券投資和研究隊伍,從而能夠提升資産管理能力,這對於銀行業務轉型、應對資産管理競爭有着重要意義。”上述人士説。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銀行理財産品短期化特徵突出,這類資金即使進入二級市場,未必符合管理層期待的中長期資金穩定市場的初衷;對銀行而言,一旦股市大幅震蕩,“發短投長”的期限錯配風險將被放大。
  普益財富早前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我國商業銀行全年發行理財産品22441款,較2010年上升100.58%;發行規模為16.99萬億元,較2010年增長140.99%。
  我國銀行理財産品問世時間並不長,而銀行理財資金與交易所市場大規模“結緣”是在2007年。趁着當年的A股大牛市,多家銀行推出證券投資類理財産品。然而,2008年股市一瀉千里,這類涉股的銀行理財産品陷入鉅額虧損,銀行聲譽亦受到波及。
  2009年7月,銀監會&&《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投資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明確除了打新股,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投資基金。與此同時,銀監會從未完全禁止理財資金入市。目前,針對銀行的高端客戶尤其是私人銀行的客戶,銀行可以發行直接進入股票二級市場的理財産品,這類産品門檻較高,普通客戶無法參與。
  然而,由於絕大多數理財産品均面向普通客戶,為了規避上述監管規定,商業銀行找到了銀信合作這一替代性通道,將理財資金委託給信託公司,通過其信託産品證券賬戶投資二級市場。
  普益財富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銀信合作資金投向最多的市場是債券和貨幣市場,投向包含債券和貨幣市場工具的産品佔比達到了85%,投向包含股票和基金市場的産品佔36.96%。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2-08-31] 2012-08-31
銀行中間收入轉型 理財託管成支撐力量 2012-08-30
銀行係公司後來居上 短期理財基金進入拼爹時代 2012-08-30
銀行理財品年化收益率進入4時代 2012-08-30
銀行短期理財品揭底:銀行産品巧跨攬儲時點 2012-08-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