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炒作不再“吃香”
凡是在大雁塔北廣場休憩過的人們,一定都曾留意過位於廣場東側的連天紅中式紅木傢具館。如今,其店面已日漸冷清至撤店,坊間對其倒閉傳聞更是描述的繪聲繪色。這樣的市場表情,或許正是紅木傢具行業面臨洗牌期的證據之一。
受行業發展以及低迷樓市的波及,今年的紅木傢具市場也“感冒”不斷。銷量受阻不説,甚至出現了“經營困難回籠資金”、“緊急套現”等甚為顯眼促銷甩賣廣告。這與近年來紅木市場風風火火的擴張舉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場“洗牌運動”正在行業暗涌前行。
供大於求
紅木傢具成本價水漲船高
紅木傢具供大於求的同時,其成本價格卻日漸水漲船高。紅木雅居閣總裁石立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高檔木料在春節後經歷了短暫下跌,隨後便迎頭趕上,開始進入上漲通道。一些低檔木料的價格上漲更是令人咂舌,幅度高達30%─50%,同時,人工費、運費、稅費、物業費等都在統統上漲。近段時間,還打算給店內的員工漲工資,這樣一來,成本就更高了。”
樓市的低迷前行,也是把紅木傢具推上“洗牌期”這一十字路口的誘因。天雅紅木曾想要在今年推出一批價格可低至實木傢具的紅木産品,最後還是礙於消費者購買慾望低迷,而打算明年再進行嘗試。作為品牌的一次全新嘗試,紅木雅居閣史無前例的推出了3.9折誠徵紅木體驗家庭的活動。自推出後,掀起了一股市場熱潮,前往體驗的消費者們絡繹不絕。“不過由於成本的增加,我們已經把體驗價調高到了5.8折,毫不避諱的説,以前紅木傢具的毛利能到30%,現在能有這一半水平就不錯了。”
不僅本地商家直言生意難做,就連廣東的一些紅木傢具廠家也主動出擊,前往全國各地考察品牌,打開銷路。要知道,早在生意紅火的前三四年,這些廠家只要等待商家上門,做代加工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
洗牌時期
以投資為目的並非上策
遙想2000年左右,紅紅火火的家電一條街自成一景,隨便一條街道都少不了幾個家電品牌。再看看現在,取而代之則是更加規範的大型賣場和品牌專賣店,從市場規律來看,紅木傢具市場也很可能會經歷這樣一個淘汰與洗牌的過程,並且逐步走上正軌。而且前一兩年流傳甚廣的“按斤賣”、“高額回收”等炒作概念,顯然已經不再“吃得開”。
“紅木傢具作為歷史文化的載體,使人們在重溫當時文化生活時擁有一種敬畏和感悟,當然有它的投資保值價值。但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建議消費者們不要以投資為目的來購買紅木傢具,現在也不是投資入市的好時機。”石立峰建議到。
售後服務
才是考驗品牌的硬指標
購買了紅木傢具之後,很多消費者都會忽略對其的保養,以為好好放置便可以高枕無憂了。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紅木傢具會因為時間和氣候的原因産生開裂、收縮、失光、失蠟等現象。對此,紅木雅居閣要求服務人員一年為紅木傢具打蠟一次,並且三年上一次漆,從而使得紅木韻味純正如前,並且愈加散發文化魅力。
説起售後服務,市民陳京曾經歷過一件鬧心事。“買的紅木傢具開裂之後,想找商家幫忙給維修一下。結果他們都説不是從自己手中賣的,管不了。原來,這個品牌有好幾個經銷商,而且先前自己購買産品的店家早已換了經銷商。經銷商不管,去找廠家吧也沒有渠道。”因此,建議消費者在購物時,選擇有品牌保障的産品或者經銷商,並查看其紅木傢具“身份證”,對其材質和規格進行嚴格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