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達:債市面臨極大發展空間
2012-08-24   作者:記者 張漢青/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伴隨着近年來的迅速擴張,截至2011年底,中國債券市場規模已經升至全球第四位。那麼,未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又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作為目前中國管理固定收益類公募基金規模居前的基金公司,易方達基金近日主辦了“中國債券市場發展高峰論壇”。業內人士一個共識是,隨着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深化,金融脫媒趨勢的加快,以及債券市場制度創新的持續推進,中國債券市場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劉曉艷:股民文化破産促債市大發展

  “股市文化的破産和社會財富的積累階段正在共同促進債市大發展,純債基金的興起開創了證券投資的新時代。”易方達基金總裁劉曉艷博士如此判斷。
  劉曉艷説,以前在我們心目中,好像債券市場無論發行方還是投資方基本都是大的機構。基金行業從1997年走到現在,10多年時間,其各品種裏面有2萬多億元資産,其中債券類的産品只佔資産規模的一個零頭。而且以前的債券基金裏還要搭一點股票的邊,一級債或者二級債很少有純債的;在基金公司發産品的時候,主要是優先發股票類基金,債券基金通道比較少。而今年就不一樣了,基本上都叫純債基金,推廣的時候也往往撇清和股票的關係。
  是什麼原因促成債市這樣的熱度呢?是不是收益率引起的呢?劉曉艷説,今年債券類産品收益率較高,而2008年的時候債券類收益率也很高,達到了11%到12%左右。而彼時大家都沉浸在股市暴跌的悲痛中,沒有把熱度轉過來投資債券市場。我們經常説股票和債券市場有一個蹺蹺板的關係,股票好的時候債券差一些,債券好的時候股票差一些。而現在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情況是,股市文化將要破産,所以大家蜂擁到債券市場上來。
  在股市裏,社會公眾股東沒有得到很好的尊重和敬畏,所以股市文化是圈錢和炒作的文化,到現在大家發現終於玩不下去了。固然,這跟市場對經濟的判斷有關係,覺得經濟不好帶來股市的不景氣,但是更重要的是股市文化的崩潰,誠信體系的崩潰。而在這個時候,投資總需要一些渠道,所以大家把目光從股市轉到債市。
  劉曉艷強調,債券市場目前正是大熱之際,債券類的投資品種正在引發廣泛的關注和追捧,因此有必要在開始的時候就將一些問題想清楚,形成一些共識,比如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樣的基礎制度安排,形成怎樣健康的債市文化,引導什麼樣的投資理念,如何平滑風險和收益的關係,如何防範風險等等。

  馬駿:金融脫媒是債市發展深層次原因

  在債市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問題上,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首席投資官馬駿認為,“債券市場未來面臨巨大發展機遇的深層次原因是金融脫媒。”
  “金融脫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這個媒介體系,直接輸送到需求方和融資者手裏,造成資金的體外循環。金融脫媒最早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美國在金融脫媒化的進程中,一個明顯的現象是貨幣市場基金從商業銀行流入這一新興投資工具。
  馬駿分析了當前國內出現“金融脫媒”現象的原因。銀行一直是我國投融資體系中的主體,但近些年來,銀行在投融資體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出現一些“脫媒”跡象。“金融脫媒”是我國經濟發展、放鬆管制和發展直接融資市場的必然結果。同時,由於金融市場的完善、金融工具和産品的創新、金融市場的自由進入和退出、混業經營和利率、匯率的市場化等帶來的金融深化也會導致金融脫媒。
  他&&,在中國市場金融脫媒的大環境下,銀行系統産生了將資産轉移到表外的趨勢。金融脫媒將促進資産證券化的發展,從而給債券市場帶來更多投資機會。

  鐘鳴遠:債券市場仍能取得穩定回報

  債券市場發展的動力是多元化的。專家們還&&,這其中,創新是債券市場發展的關鍵推動力,債券市場從産品到制度,從交易策略到市場機制,都期待更多創新。
  易方達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經理鐘鳴遠分析,目前國內固定收益類公募基金已逐步形成比較齊全的産品線,其中,低風險穩定收益型産品包括配置型基金、純債基金、信用債基金、可轉債基金、封閉式基金、主動債基ETF;流動性管理工具包括貨幣基金、類貨幣理財産品、分級貨幣産品;指數産品包括綜合指數、分類指數、交易所債券指數、ETF等;其他創新産品包括保本基金、抗通脹産品、生命周期策略基金等。
  現在股市和債市呈現冰火兩重天。鐘鳴遠對此&&,債券基金錶現好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的回落,二是通貨膨脹率的回落。通脹快速回落,有利於債券價格的上漲。
  今年上半年債券基金的平均收益率5%—6%,好的基金超過10%,十年來基本上沒有看到過這麼高的回報。基金積累了很多的浮盈,很多機構包括銀行、基金、券商等有兌現的壓力。同時,股票發行難度比較大,越來越多的企業傾向於發債,對債券來説短期內供應量比較大,增加了調整的壓力。但是,調整過後,由於經濟增速還是難以明顯復蘇,央行雖然説不至於過寬放鬆貨幣,但是也不會將貨幣政策重新收緊,債券市場還是能夠取得比較穩定的回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債券市場有泡沫嗎 2012-06-28
意法考慮用債券市場穩定計劃替代救助方案 2012-06-20
東吳基金:債券市場迎來小陽春 2012-06-01
交銀施羅德項廷鋒:經濟尋底有利債券市場 2012-05-25
債券市場延續弱勢盤整格局 2012-04-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