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財産品火熱背後基金公司賠本賺吆喝
2012-08-20   作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短期理財基金這一創新品種甫一推出即得到投資者的熱捧,基金公司亦扎堆上報系列産品,其火熱之勢遠甚過往幾年中出現的其他創新品種。儘管火爆,但其低廉的管理費卻根本無法為基金公司貢獻利潤。一位行業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基金公司過分追求規模的致命缺點再一次暴露無遺。

  賠本發行

  從過往來看,無論是行業還是投資者,對於創新基金都會觀望一段時間,而短期理財基金這一創新産品,卻在今年5月份推出後就得到投資者的熱捧,並迅速成為行業內競相申報的産品,截至目前,市場上已經成立和獲批待售的短期理財基金已有15隻。此外,根據證監會公開披露數據,目前排隊報批的基金中,有20隻短期理財基金,産品期限短則七天,長則三個月。單是8月份,就有5隻短期理財基金報批。
  短期理財基金如此火爆,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卻對記者&&,“對提升管理費意義不大”。
  上述業內人士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發行一隻短期理財基金,IPO信披費用至少要45萬元,印刷物料一般要10萬到20萬元,再加上廣告、軟文、渠道培訓、活動費等等,營銷費用差不多就接近100萬元,最主要的是,銀行照例還是要在管理費中分成,一般要分50%,這樣算下來,基金公司肯定是賠錢的。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經成立的短期理財基金,管理費最高的只有0.3%,最低的僅0.25%,大多數選擇了0.27%的中間檔,這比貨幣市場基金0.33%的管理費低了不少。對於一隻百億規模的短期理財基金,以0.27%管理費計,一個月能收取的管理費是225萬元,若銀行分走大半,剩下的管理費收入僅能勉強覆蓋營銷費用。而這還是最樂觀的情況,事實上,現在短期理財基金的發行已經很難達到百億規模。
  “一個運作期結束後,産品可能會面臨大規模贖回,公司就又要進行一次全面營銷,這種滾動産生的費用也很難吃得消。所以現在發行短期理財基金的都是大公司或銀行係基金。”上述人士&&。

  意在規模

  雖然基金公司又一次陷入“賠錢賺吆喝”的怪圈,但對於管理規模的渴求仍然促使基金公司不斷地發行短期理財基金。
  深圳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向記者坦言,短期理財基金就是一個衝規模的産品,靠這個賺錢不太現實。“基金行業已經發展這麼多年了,還是在拼規模拼排名,不正常也不健康。”
  事實上,由於投資標的與貨幣市場基金接近,短期理財基金的收益率遠不及客戶預期,這已令市場熱情有所降溫,其對基金公司規模的貢獻也已經不如推出初期。
  不過,也有人士認為賠錢銷售只是短期現象。深圳某基金公司總經理助理對記者&&:“現在不賺錢不代表將來不賺錢,最關鍵是要獲得長期穩定的規模,每個運作期滿後,客戶能夠主動申購,不需要基金公司再主動營銷,這樣就會減少銷售費用。另外,將來規模做大以後,銀行的管理費分成也會降低,這樣就有錢賺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城商行理財産品堅守5%收益 保本産品僅佔1/3 2012-08-20
券商基金髮力低風險理財産品 銀行迎擊“攪局者” 2012-08-20
低風險理財産品收益孰更優 2012-08-20
結構性理財品預期收益摸高 廣發一産品年化收益率高達8% 2012-08-20
成本高收益少 非港居民赴港理財還需“悠着點” 2012-08-17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