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變革 房産向慢牛行業轉身
2012-08-10   作者:徐學成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調控下不確定的市場,讓開發商更加謹慎和保守,轉型成了重中之重。
  一年前,開發商們想到的房地産轉型方向有很多:商業地産、工業地産、養老地産、旅游地産……似乎要窮盡一切與地産有關的行業。
  一年之後,開發商開始變得更為保守。雖然旅游地産和商業地産還是論壇討論的話題,但多數房企談論的還是住宅的轉型這項他們一直在做,而且更擅長的産品線。
  參加本次2012博鰲房地産論壇的一些房企高層認為,未來的機會仍然更多地存在於二、三線城市,而調整産品類型與産品結構,挖掘潛在的剛性需求則是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對整個中國地産業來説,有質量的穩健增長,正在代替快速的增長。房地産即將變為一個慢牛行業。

  變革方向:産品小戶型

  “從大的政策環境不變的情況來講,無論是把它政策化還是制度化,從兩個方面都要去做一些調控。一是在需求方面,一定要抑制炒房的現象,支持自住;二是供給方面,一定要打擊囤地,增加普通商品房的供應”。在昨日(8月9日)開幕的“2012博鰲房地産論壇”上,萬科執行副總裁周衛軍這樣闡述他對於未來市場的判斷。
  周衛軍指出,基於上述判斷,萬科的應對策略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為普通人蓋好房子,二是要蓋有人住的房子,三是在細分市場研究的基礎之上做産品創新。
  據周衛軍透露的數據,上半年萬科144平方米以下戶型的銷售佔比已經高達89%,折射出的信息則是中小戶型已經成為市場的主力戶型。萬科“好房子”的含義還包括其一直提倡的精裝房,據悉,萬科交付了6萬多套房子,其中有4.5萬套是精裝房。
  萬科對於“小戶型”的追求幾乎已經達到極致,早在去年的論壇上,萬科就&&將開發面積僅為15平方米的房子,雖然由於政策原因沒有“兌現”,但這被萬科看作是在細分市場的一個積極的嘗試。
  周衛軍此次透露的最新信息則是,即使15平方米的房子無法開發,萬科還將計劃推出30平方米的小産品,以滿足都市年輕一族的需求。
  事實上,早在發布今年一季度數據時,萬科就&&,一季度中小戶型的銷售佔比已經佔據了90%的比例。
  對於“小戶型”的追求漸成業界主流。金地集團董事長凌克此前曾對外透露,早在2011年10月就已經對産品結構進行調整,主要內容就是加大中小戶型的結構比例,適應市場調控狀態下的剛需。
  在本次論壇上,關於産品類型與結構的調整成為眾多房企高層關注的焦點。遠洋地産副總裁陳潤福指出,“外圍環境變化以後,客戶需求會産生變化。”陳潤福透露,今年前7個月遠洋的成交結構中,改善性需求佔比提高的幅度比較大,而遠洋針對産品結構的調整從去年就已經開始。
  對此,他認為,原因在於需求端對政策、外圍約束條件的適應也在逐漸地成熟,且今年市場的變化與預期沒有什麼兩樣,遠洋是在按部就班地推出後續經過修改調整的産品和項目。

  “中小戶型”潮流早已涌動

  事實上,眾多業內人士對於後市的判斷在此前已經在部分地區得到市場驗證。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多個城市的住宅市場上中小戶型已經晉陞為“主角”。
  官方統計數據顯示,7月份,南京樓市共成交8528套,其中80~100平方米之間的房源達到了2896套;100~120平方米房源成交了1808套,140~160平方米和160平方米以上的房源則分別僅成交525套和480套。
  除此之外,據記者了解,南京的部分地區的項目還出現戶型“大改小”的情況。這種趨勢還得到了江蘇省官方的鼓勵,江蘇省住建廳此前就對媒體&&,江蘇省將做好相關政策儲備,切實促使開發商加大中小戶型項目開發,保證市場平衡。
  除江蘇以外,其他地區的情況大抵如此。從記者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尤其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由於總價相對較低,較為符合當地的消費能力,中小戶型等剛需性的産品受到了市場的歡迎。
  相關分析指出,調控持續深入,投資性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但以首次置業為主的剛性需求則還是持續釋放,對於庫存高企的開發商來説,從這些趨勢中不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金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俊燦就指出,房企庫存壓力依舊沒有得到釋放,優化産品結構將會使庫存去化得更好一些。那麼,改善産品結構,在推向市場的産品中多推一些與首次置業、首次改善房對路的産品,可以優化項目成本,“你的售價被政府限價的時候,肯定要優化原來不必要的成本,優結構、快增長、保利潤是短期的一個經營策略。”
  此前,世茂房地産甚至把豪宅的面積定義在90平方米以內。這些都在説明,房地産的産品未來將會是小戶型的。

  機會存在於二、三線城市

  如果説産品類型和結構是在目前的形勢下房企作出的微觀調整,那麼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命題則是:下一步企業將走向哪?
  黃俊燦指出,雖然上半年市場出現了一波回暖,但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化還是“比較厲害的”。以金地為例,僅今年上半年,金地在杭州的成交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這被他看做是某些城市“復蘇”的標誌。
  對此,黃俊燦提出這樣的命題怎麼樣在下一輪找到應該要去的市場?
  事實上,答案或許早已經由市場給出。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顯示,從上半年成交量的變化來看,一線城市成交量增長7%,二線城市成交量顯著回升,同比增幅高達26%,在各城市梯隊中增速最高,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三線城市下降了15%。
  相關分析認為,原本成熟的一線城市增長乏力,二線城市顯示了加強的增長勢頭,三線城市的下滑不應該被看做是“悲觀”的信號,反而顯示了這些尚待開發的城市蘊藏的巨大市場能力。
  如果説隨着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二、三線城市成為市場“主角”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那麼住宅市場的調控無疑就相當於一支“催化劑”。
  在本屆論壇中,一些業內人士對於未來機會存在於二、三線城市的判斷也主要基於對調控政策走勢的判斷。
  此前,調控是否會松綁、何時松綁幾乎成了讓業界有些“審美疲勞”的話題,但在本屆論壇上,多位房企的高層則幾乎認可“調控趨於常態化”的判斷。
  周衛軍就指出,調控趨勢應該是長期的,這是這個行業考慮其他問題的首要前提。
  一個最大的轉變在於,與此前廣受外界批評的“盲目樂觀”、“打腫臉充胖子”等態度相比,行業對待調控的態度也出現了明顯的轉變。正如前述,與其喋喋不休地討論政策走向,不如安靜下來想想更為實際的問題。
  二、三線城市已經越來越多地被房企所“青睞”,就在此次論壇上,星河灣集團董事副總裁樑上燕還稍顯“激動”地宣布了與雅居樂聯手開發成都某項目的計劃。
  “中國有大量的二線、三線城市,發展的潛能非常大”,在樑上燕看來,未來行業的機遇之一就是二、三線城市尚待挖掘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其實,二、三線城市的需求隨着GDP的增長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還在不斷地拓展。”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控房價無礙穩增長房産稅試點擴容 2012-08-10
博鰲房産論壇聚焦"平衡與發展" 2012-08-10
多地整頓房産中介 2012-08-10
房産中介亂象干擾市場調控 2012-08-10
房産信託系統性風險整體可控 2012-08-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