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掀擴容潮 信用風險不容小覷
融資“天花板”被打破
2012-08-10   作者:記者 楊溢仁/上海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伴隨政府穩增長力度的加大,各類企業的債券融資出現了持續的同比增長,事實上,除了放開短融、中票發行額度互相佔用的限制,今年包括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和銀行間資産支持票據等一系列創新産品的推出,均為企業的債券發行打開了空間。然而,在信用債市場掀起擴容大潮的同時,隨着信用風險的逐步積聚,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與管理水平都將受到一定挑戰。

  40%紅線被進一步突破

  據記者了解,國家發改委日前召開了企業債發行會議,目前已從央企開始試點,今後企業的累計債券發行餘額擬不再將中期票據計算在內,這意味着企業發債不超過凈資産規模40%的紅線被進一步突破。
  此前,媒體也曾多次報道,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已經正式通知銀行間債券市場各主承銷商,凡公開市場評級在AA(含)以上的發行人,將不區分企業性質,允許其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發行額度互不佔用。
  某國有大行資産管理部投資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無論是發改委還是交易商協會,相關政策的&&更多的是一種融資結構方式的調整,而這勢必將帶來債券市場的大幅擴容。”
  事實上,除了放開短融、中票發行額度互相佔用的限制,今年包括交易所中小企業私募債和銀行間資産支持票據等一系列創新産品的推出,均為企業的債券發行打開了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正積極落實中央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位置的政策要求,加快債務資本市場發展,積極創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來自交易商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中國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公司信用類債券581隻,總計7638.53億元,環比增長13.7%,增長速度較一季度明顯回升;兌付3465.54億元,環比增長24.7%;存量穩步增長,達5.82萬億元,環比增長8.0%;市場交投活躍,總體交易17.84萬億元,環比增長23.1%。

  信用債實質違約風險發酵

  當然,在信用債市場掀起擴容大潮的同時,隨着信用風險的逐步積聚,投資者的風險意識與管理水平都將受到一定挑戰。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日前就曾公開警示市場信用風險,並強調將堅持市場化原則,由市場成員自擔風險,交易商協會不會過度干預。
  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債券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霍達亦&&,市場必須正視中小企業私募債未來發生違約的必然性,而券商必須切實採取多方面措施防控風險,做好投資者適當性管理。
  “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經營狀況不穩定,所以往往違約率很高,這也是銀行之所以遠離中小企業的原因。”多位商行交易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坦言,“儘管目前沒有數據可以證明信用風險主要是由中小企業的違約造成,但可以肯定,局部風險往往是由中小企業的種種違約形成的。”
  記者經採訪後發現,雖然目前總體信用風險依然可控,可局部風險卻在所難免。實際上,在成熟的債券市場中,發行人違約並不罕見。根據標準普爾的統計,2007年至2011年5年間,僅美國發生的違約就達400起,而中國債券市場發展至今尚未出現一起違約。  
  “中國債券市場並不成熟,投資者還難以接受信用風險,而發生信用違約對券商聲譽影響也不太好。”華龍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牟治陽&&,“不過,類似國內債市零違約的情況,將伴隨更多中小企業的入場,以及信用等級中樞的逐步下移有所改變。”
  回顧歷史情況,在進入2012年的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信用風險事件便頻繁發生:鞍鋼中票的償付烏龍、地傑通訊集合票據擔保代償、部分發行人業績預虧預減帶來市場擔憂,加上評級下調事件的增多,在信用債牛市悄然展開的同時,信用債實質違約風險也正暗暗發酵。
  此外,與2009年以來頻繁上調信用評級不同,近期的債券市場充斥着或直接或間接的下調評級行為,例如此前的山東海龍、湘高速、川化工和江西賽維,以及被列入信用觀察名單的新農開和彩虹集團等。
  評級公司屢屢調降評級並非事出偶然,而是有多方面的內在因素驅使,預計這種趨勢在2012年下半年會繼續蔓延,信用評級的“去泡沫化”進程已然開啟。 

  基礎制度建設仍需跟進

  毫無疑問,如何完善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確保金融市場穩健運行仍舊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
  對此,多數業內專家建議,首先要加強風險防控,建立健全企業發債的數據信息體系、風險預警體系、督察糾正體系和危機處理體系,構建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處分體系,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其次,要強化市場化約束,健全承銷、評級、律師、審計等中介機構責任機制,提高盡職履責和專業化水平。再者,需進一步規範評級機構發展,提高信用評級質量,加強後續跟蹤評估,建立及時、統一、透明的信息發布&&。第四,是完善外部環境,積極推進相關法律、會計、稅收制度的修訂和制定,為市場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最後,是探索建立市場信息匯集加工發布體系,第三方估值等服務機制,構建場外市場發展所需的配套服務。
  近年來,央行也在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檔案。
  “這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來自中誠信國際的研究觀點指出,“除了制度性的建設,還需要中小企業自身增強信用意識,約束和規範經營行為,另外通過不斷創新升級,增強自身的償債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債市創新 資産證券化擔重任 2012-08-09
投資時鐘正從債市撥向股市 2012-08-09
8月債市或仍震蕩 信用債風險凸顯 2012-08-03
債市冰火兩重天 歐美或推出新的刺激計劃干預債市 2012-08-02
回購創新 讓銀行間債市“動”起來 2012-07-2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