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滬、深交易所退市新政的重壓之下,一向被看作“股市不死鳥”的暫停上市公司已難續往日“神話”。根據修訂完善後的退市方案,對於2012年1月1日之前已暫停上市的公司,交易所將在今年12月31日前對其股票作出恢復上市或者終止上市的決定。在此背景下,留給暫停上市企業的騰挪空間已越來越窄,退市風險一觸即發。
統計數據顯示,滬深兩市目前已暫停上市公司共有22家,其中20家是發生在2012年之前。但仔細辨析來看,儘管這些公司同處暫停上市狀態,但各自面臨的退市壓力卻大有不同:一部分公司目前已完成資産重組或持續盈利能力得到改善,靜待監管部門審批放行;另一部分已推出重組方案的公司目前則全力推進重組進程,以期搭上重組審核的“末班車”。
序幕
暫停上市公司一覽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暫停上市日期
000038.SZ *ST大通 2007-5-22
000156.SZ *ST嘉瑞 2006-4-13
000403.SZ S*ST生化 2007-4-27
000498.SZ *ST丹化 2008-5-16
000545.SZ *ST吉藥 2012-5-7
000622.SZ S*ST恒立 2006-5-15
000657.SZ *ST中鎢 2010-4-9
000670.SZ S*ST天發 2007-5-25
000672.SZ *ST銅城 2007-5-11
000681.SZ *ST遠東 2009-3-24
000688.SZ *ST朝華 2007-5-23
000693.SZ S*ST聚友 2007-5-23
000757.SZ *ST方向 2007-5-23
000787.SZ *ST創智 2007-5-24
000805.SZ *ST炎黃 2006-5-15
000820.SZ *ST金城 2011-4-28
000831.SZ *ST關鋁 2011-3-24
200770.SZ *ST武鍋B 2010-04-09
600556.SH *ST北生 2009-5-27
600698.SH *ST輕騎 2012-5-23
600705.SH S*ST北亞 2007-5-25
600817.SH *ST宏盛 2010-4-9
情景一
就在一些投資者因持有暫停上市股票而憂心忡忡之際,S*ST北亞的中小股東則多了一份淡定、從容。就在上月中旬,S*ST北亞宣布將公司名稱正式變更為“中航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顯示出公司的資産重組計劃已大功告成,恢復上市只待“臨門一腳”。
情景二
與上述公司的“被動等待”不同,*ST創智、*ST聚友等正處資産重組實施階段的公司,如今擔心的則是無法在今年底完成重組而被勒令退市,而中小股東對重組方案的強烈抵制更加劇了這種擔憂。
情景三
面對愈發嚴峻的退市形勢,如果説*ST創智、S*ST聚友等個股尚留一定概率保殼希望的話,那麼,諸如*ST銅城等主業無起色、重組無眉目的暫停上市企業,其恢復上市的前景則略顯黯淡。
尾聲
暫停上市公司,是一個易被市場遺忘的群體。儘管少了資本涌動的喧囂,但卻充斥着制衡與博弈——大股東、散戶、重組方等各類利益群體,都在努力使各自利益最大化。
保殼無虞型:S*ST北亞、*ST嘉瑞
2007年暫停上市後,S*ST北亞距今“休眠”已長達五年之久,而其重組歷程也頗富戲劇性。由於中小股東的強烈反對,公司此前曾兩度提出的股改及重組方案均告流産,重組過程步履維艱。但這一切都隨着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的入主而發生根本性改觀。根據最終敲定的股改重組方案,公司不僅向流通股股東派發了每10股轉增21股的“大禮包”,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還將旗下的金融控股平台——中航投資注入上市公司,如此優厚的方案隨即獲得中小股東高票通過。今年2月,上述重組方案獲證監會核準,並於今年5月快速完成了資産過戶。
分析人士指出,暫停上市公司能否恢復上市,監管部門的核心考核指標在於其是否具備持續盈利能力,對相關上市公司而言,外部資産重組以及內部經營整合都是恢復上市可採取的措施。回看S*ST北亞,中航投資的注入已令公司“脫胎換骨”,恢復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與S*ST北亞類似,*ST嘉瑞的重大資産重組方案本月初也已獲得證監會核準,隨着華數傳媒成功借殼,已暫停上市6年之久的*ST嘉瑞終現“重生”曙光。
此外,基本面大幅改善的*ST方向也對自身的恢復上市前景信心滿滿。公司在去年全面完成了破産重整工作,化解了債務包袱。2011年年報顯示,*ST方向去年實現凈利潤4.0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5549.69萬元,已恢復持續盈利能力,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也對2011年年報出具了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ST方向在最新公告中坦言,根據深交所今年6月28日發布的《關於改進和完善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公司符合股票恢復上市的基本條件,目前公司董事會正抓緊完善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的工作方案,推進股票恢復上市的工作進程。
與時間賽跑型:*ST創智、*ST聚友
以*ST創智為例,大地集團2007年入主公司後曾作出“積極尋找合適的、有實力的重組方置入優質資産”的表態,但未曾料到,*ST創智去年末推出的重組預案仍確定為向大地集團收購旗下國地置業的股權資産,自認為“受騙”的中小股東遂在今年1月的股東大會上強勢否決了該議案。
S*ST聚友亦是如此,公司今年6月曾同時披露股改和重組方案,擬剝離原有全部資産負債,發行股份購買陜西華澤100%股權。孰料在股東大會審議階段,公司有關股改方案卻因贊成票不足三分之二而遭到否決,由於股改和重組互為條件,這便使得資産重組喪失了實施條件。
不過,礙於重組時限的緊迫性,已“騎虎難下”的*ST創智、S*ST聚友仍有意繼續推進重組,並擬將被否議案再次遞交股東大會審議,以做最後一搏。
對於正在運作重組的暫停上市公司而言,*ST中鎢(今年6月曾推出重組方案)最新一則公告則側面點出了相關資本運作的緊迫性。據*ST中鎢介紹,海南證監局曾於本月初向公司發布退市風險關注函,其中明確指出,根據深交所退市新規和中國證監會今年7月10日召開的退市制度培訓視頻會傳達的監管要求,如果*ST中鎢不能在今年9月30日前將經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的重組方案上報證監會,則難以在2012年底前完成資産重組。屆時公司將面臨極大的退市風險。基於此,海南證監局已對*ST中鎢目前存在的退市風險&&高度關注,並提醒公司在進一步加強生産經營管理、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時,積極協調控股股東,加快資産重組工作,與中小投資者進行充分交流溝通,確保資産重組申請材料在9月30日前提交證監會審核。
顯然,對該類企業而言,資産重組已成為其“求生”的最後賭注,而推進過程的快慢與否將直接決定其“生死存亡”。
前景不明型:*ST銅城、*ST北生
*ST銅城因連續三年虧損於2007年5月暫停上市,在主業經營方面,主要從事商業零售及酒店服務的*ST銅城,近年來經營狀況和財務結構並無重大改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主營業務呈連年虧損態勢。公司在2011年年報中坦言,公司經營雖能慘澹維持,但仍有賴於未來開展的資産重組工作,通過注入優質資産恢復自身盈利能力,儘早實現公司股票恢復上市。
事實上,公司曾在2009年籌劃過資産重組,但因股東大會決議到期而於2010年8月宣告終止。在此背景下,金昌投資在2011年通過股權受讓成為上市公司新實際控制人,儘管金昌投資承諾將積極籌劃上市公司資産重組事宜,但直至目前仍無任何實質舉動。基於此,即便*ST銅城未來推出重組預案,但能否在年內完成審批手續已成為其需面臨的最大考驗。
*ST朝華與之類似。根據公司最新發布的恢復上市進展公告,在終止原重組方案後,公司及建新集團正與重組相關各方進行積極磋商,並聘請有關中介機構對重組資産進行審計評估,一旦方案確定後,公司將及時將新方案提交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ST朝華特別強調,“因標的資産新老股東更替使得重組工作重新啟動的時間延後,故公司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重大資産重組且在2012年12月31日前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恢復上市的核準,將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此外,*ST北生雖公布了換股吸收合併尖山光電的重組方案,不過,由於近年來行業景氣度急轉直下,多家光伏企業的上市申請或遭監管部門否決、或主動撤回,在此背景下,即便該項重組方案未來能遞交證監會審批,最終能否獲得通過也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