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新國標”&& 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2012-08-03   作者:記者 何豐倫/南寧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記者 何豐倫 攝
  8月1日是我國《紅木傢具通用技術條件》正式實施的日子,記者深入採訪紅木傢具行業的專家、企業、工藝大師時,他們普遍認為:新國標的&&,無疑將加快紅木傢具行業“大浪淘沙”的速度,國內從事紅木傢具生産的企業優勝劣汰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新國標確定行業門檻

  全國工商聯紅木傢具專業委員會品牌聯盟主席成員張洪林介紹,新國標與2000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紅木)》有很大的不同,它對紅木傢具的定義、技術規範都進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變,範圍囊括紅木傢具的術語、定義、産品命名、分類、主要尺寸、要求和質量明式卡等多項內容,這都對生産紅木傢具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越貴越好”是紅木傢具愛好者和消費者目前存在的購買誤區。針對這一情況,張洪林認為,由於新國標對紅木傢具的範圍、術語和定義、要求和質量明示等10項內容有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消費者其實並不需要對這些完全掌握。他説,只要注意查驗“四證”就能輕鬆購買紅木傢具。
  這“四證”分別是:當地(産地)林學院證明、進口報關證、當地質檢機構證明和産品質量明示卡。
  張洪林説:“林學院證明的是材質,報關證證明的是原材料産地,質檢機構證明的是産品質量,明示卡有産品工藝、質量等級、如何保養等。”
  記者在廣西南寧、深圳、北京等地的中國美聯代理經銷網點看到,這裡每一件紅木傢具都已經標上了相應的産地、樹種等,公司明確&&:“新國標實施之後,肯定還要按照標準在質量明示卡中標得更細。”
  參與制定新國標的專家、廣西大學林學院教授徐峰認為,我國從事紅木傢具生産銷售的企業不少於2萬家新國標的實施明確了這一行業的“門檻”,將大大提升整個行業的公信力。

  加速行業優勝劣汰

  記者採訪的多位紅木傢具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國標的&&將促使整個行業在3-5年時間裏,迎來新一輪優勝劣汰,行業整合、規範、標準化、精細化的趨勢將進一步加強。
  常年從事紅木傢具銷售的業內人士胡韜認為,目前我國從事紅木傢具生産銷售的企業不少於2萬家,但有能力執行“舊國標”的企業也不過40%左右,能夠按照新國標執行的,估計不超過30%。“很多參加博覽會、展銷會的所謂‘紅木傢具’,都是在用‘龍眼木’、‘雜木’作為原料,用上漆、着色、打蠟等方式,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
  張洪林認為,新國標的&&,肯定會加快整個紅木傢具行業的“規範效應”,一是行業標準簡單明了,消費者的消費意識會快速提升,假冒偽劣將最終被市場摒棄;二是隨着紅木傢具日益被國際市場認同,原材料價格將穩步攀升,缺乏資金實力的企業將因資金鏈斷裂而被拋棄;三是具有良好功底的紅木傢具工程師千金難求,紅木行業普遍面臨人才青黃不接的局面,這將加速粗製濫造企業退出市場。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3-5年時間內,將會有1/3到一半紅木傢具産銷企業因為上述主要原因被淘汰出局,但整個行業的口碑和贏利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行業發展上演“垂直極限”

  記者深入採訪時發現,2009年以來,一方面是創出品牌的大型紅木傢具價格持續攀升,另一方面則是相當一部分紅木傢具價格持續下滑。業內人士認為,隨着新國標的出爐,紅木傢具的品牌影響力將持續發酵,留給劣質假冒紅木傢具的生存空間將迅速遭到優質名品的驅逐。
  2007年誕生的大型紅木雕刻藝術品傢具“盛世華夏”,最初標價680萬元,如今已漲到2580萬元;2007年尚未完工的“名著千秋”,在中國-東盟博覽會上的標價已經高達8000萬元;2010年以1.8億元刷新當代紅木藝術品最高拍賣價的“江山多嬌”如今價格仍在直線上升。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一些在大型會展中價格持續走低的紅木傢具。不久前,廣西、廣東等一些省市舉行的傢具展銷會上,所謂的“紅酸枝”、“紅檀”等,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的20萬-60萬元一套,而且還是14-17件套。
  著名傢具工藝美術師胡冠軍認為,除了材質之外,外形和工藝是紅木傢具品牌的兩大核心要件,他説:“能夠不斷拍出天價的紅木傢具,工藝、設計、內容都是超一流的,而20萬-60萬元一套的所謂‘紅木傢具’,完全就是粗製濫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紅木傢具新國標:市場反應冷淡 2012-08-02
紅木傢具銷售量減半利潤下滑兩成 2012-07-31
專家提醒選購紅木傢具要多個心眼 2012-07-24
2012年紅木市場低迷降溫狀態探析 2012-07-24
紅木傢具普跌20%:成交量下滑三成 2012-06-1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