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借結構理財拉人氣 標的波幅
2012-07-30   作者:時超  來源:經濟導報
 
【字號

    央行連續降息令理財市場備受挫折,為應對持續降息背景下投資者對理財産品收益率的追求,多家銀行已經將目光再次轉向收益空間較大的結構性産品,以聚攏人氣。
  近日,南洋商業銀行(中國)(下稱“南商銀行”)&&,已經推出了兩款挂鉤黃金和石油的結構性理財産品,並&&將於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一系列與大宗商品、匯率、利率以及權益挂鉤的結構性理財産品。
  28日,經濟導報記者走訪發現,這不僅是南商銀行一家的做法,目前包括滙豐、光大等多家銀行在濟網點也已經推出了多款類似産品,部分預期年化收益高達10%。
  “這些産品的本金及報酬與標的物的資産價格波動相聯動,與其他投向的産品相比,投資報酬率較高。”建設銀行理財規劃師李倩嚮導報記者&&,目前市場上的高收益産品多為結構性理財産品。
  不過,也有業內專家&&,如果標的物價格波動幅度過大,超出銀行對其的限定,那麼産品收益很可能會是零甚至負收益,所以投資者在購買時也應該謹慎對待。

  揮軍大宗商品

  據了解,南商銀行先期推出的兩款結構性理財産品分別挂鉤內地投資者並不陌生的黃金及原油這兩大商品市場,且兩款産品均為提供100%本金保證的結構性理財産品。
    南商銀行稱,今後還將推出更多類似的結構性理財産品,而此舉正是為了解決投資者對理財産品收益率的追求。
  “實際上,自央行降息後,基本上與市場資本利率挂鉤的理財産品收益都出現了明顯下滑,而結構性理財産品的投向大多是國際市場,且既能做多又能做空,收益反而沒有出現明顯下降。”李倩對導報記者説,銀行將吸引客戶的重點重新放回到結構性理財産品上,也是看中了這類産品對國內降息的抵抗能力。
  導報記者隨後走訪濟南各家銀行發現,現在市面上發售的結構性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確實比相同投資期限的産品高。如滙豐銀行7月17日推出的一款“2012年第145期匯萃亞洲一年期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産品”,預期年化收益達到10%,而光大銀行此前推出的一款挂鉤貴金屬價格的理財套餐計劃,預期年化收益也在5%以上,頗為誘人。
  普益財富研究員葉林峰&&,截至7月25日,今年共發行了966款結構性理財産品,呈現較強的增長態勢,其中挂鉤金價的理財産品發行了93款,同比增長數倍。而普益財富的報告同時稱,在上半年到期收益率排名前20的理財産品中,結構性産品佔據17席,成為最大贏家。

  風險較大

  業內人士提醒説,投資者購買相關産品時也應考慮到其中的風險。
  據了解,近期就有多款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産品爆出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的情況。如東亞銀行的“如意寶系列4之美元5年期”産品,預計年化收益率為4%,平安銀行的“智盈1058-07期挂鉤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人民幣理財計劃YF5806”和“YF5807”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2.49%,但上述産品實際收益均為零。
    普益財富的統計顯示,2012年上半年各商業銀行到期的理財産品中到期收益率低於最高預期收益率的有57款。而這些産品中有32款為結構性産品,其中,挂鉤價格的16款,挂鉤匯率的10款,挂鉤期貨的2款,挂鉤股票的3款,挂鉤基金的1款。其中,挂鉤黃金價格的結構性産品成為該類産品的重災區,中國銀行的13款産品均出現了最低預期收益。
  對此,有業內理財師嚮導報記者&&,結構性理財産品與挂鉤標的物價格波動密切相關,如果價格波動幅度超過挂鉤産品的限定,那麼投資者就很難獲得預期收益,所以結構性理財的收益主要看銀行對於市場的把控。最近國際事件頻頻發生,各種市場波動較大,數位分析師均認為,銀行面臨的困難比以往要大。
  葉林峰認為,從挂鉤標的的表現來看,無論是包括黃金在內的大宗商品,還是股票,以及部分幣種的匯率都表現不佳,這也使得挂鉤這些標的的結構性産品的表現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結構性産品要面臨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和匯率風險,雖然預期收益率較高,但無法達到最高收益的概率也較大,穩健型投資者最好不要碰。”李倩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穆迪將17家德國銀行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 2012-07-27
2012下半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7月25日開始報名 2012-07-27
銀行卡非面對面欺詐頻發成新隱患 2012-07-27
歐元區6月銀行業私營領域貸款再降 2012-07-27
銀監會:6月末銀行業總資産同比增兩成 2012-07-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