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遭遇“凈值門” 多方監管亟待加強
2012-07-27   作者:記者 韋夏怡/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某傢俬募基金涉嫌管理人自行製作凈值數據,欺騙投資者。該私募採用有限合夥制進行量化投資,1期産品在今年2月出現嚴重虧損,但基金經理王某對外公布的並不是銀行提供的凈值數據,而是自行製作的數據,造成投資者被蒙在鼓裏。對此,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指出,這反映出我國私募基金在監管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對於私募的多方面監管亟待進一步加強。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指出,由於借信託平台發行的私募基金在投資標的上受到諸多限制,例如不能投資股指期貨、商品期貨等,一些創新類的私募産品不得不通過有限合夥的形式募集資金。然而,缺少了信託公司的監督和管理,私募機構資金運作的透明性以及包括基金凈值在內的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如何得到保障,便成了投資者十分關注的問題。
  雖然有限合夥形式的私募基金擺脫了信託公司,但仍舊需要託管銀行進行資金託管和凈值核算。所以,只要投資者可以從私募基金得到託管銀行出借的估值表就可以獲取真實的基金凈值。但目前我國的託管銀行雖然會負責基金凈值的計算但卻不負責對外披露。之所以會出現管理人謊報凈值的事件,一方面反映出基金管理人自身的職業道德淪喪,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國私募基金在監管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現在,即將出爐的新《基金法》將會把私募基金納入基金監管。會有更多的私募基金脫離信託公司發行産品的同時,也需要通過專業的基金服務公司、託管銀行或是其他第三方機構加強監管。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地方平台融資“盯上”銀行間私募債 2012-07-20
弘毅總裁趙令歡:私募股權基金對前海政策興趣濃厚 2012-07-19
發展中小企業私募債應以史為鑒 2012-07-16
私募基金告別“監管真空”時代 2012-07-16
上半年陽光私募收益輸大盤 48隻提前清盤 2012-07-1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