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底”之爭背後的股市心理
2012-07-21   作者:高不談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市場疲弱之時,些許頑固的言論就會刺激投資人敏感的神經。堅決看多或看空的人猶如平板玻璃上幾個突兀的點,格外顯眼。
  鑽石底之爭背後是種怎樣的股市心理呢?

  解密“鑽石底”

  英大證券李大霄的鑽石底觀點近期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種情形似曾相識,比如龔方雄談股市,謝國忠談樓市。他們不惜絕對化的詞語,在市場百般刁難下也不回頭。
  不少投資者非常好奇——為何會以一種如此鮮明和危險的姿態表達對市場的看法?
  一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財商》&&:“知道股評家為什麼都要有鮮明的口號嗎?為了讓人家記得住,如果對了,就博中了。錯了也無所謂,下次再來。”
  “有些人確實比一般人更加堅持或者説是偏執。比如他們非常喜愛使用絕對性的詞彙。”上海一所高校的心理學研究者告訴記者。
  事實上,李大霄本人看起來並不像他的觀點一般風風火火,在採訪中,李大霄顯得態度平和、彬彬有禮、不緊不慢。
  “雖然市場尚未跌破我所言的鑽石底2132點,但是人們已經下意識地覺得非破不可。”李大霄告訴本報。
  記者用李大霄的微博做文本分析,發現其在提出鑽石底言論後儘管輿論壓力巨大,但一直不改其觀點。“亮晶晶,能夠讓我説麼?”“一隻小牛的角在高傲地、堅定地慢慢昂起……”
  讓記者驚奇的是,堅決看多的李大霄,並不認為自己看多是由於某種樂觀主義精神。
  “不能説我是個樂觀主義者。因為我也有堅決看空的時候。總體説來,我只是客觀冷靜地用數據來研究市場,並且用邏輯得出結論,如果我現在信心非常大,為什麼不能説出來呢?我有我的信念,把我研究的成果説出來,沒有必要模棱兩可。”李大霄告訴本報。
  而任何詞彙,一旦被口號化之後,人們往往會忽略或者偏移理解詞彙背後的真實含義。
  在採訪中,李大霄&&:“鑽石底並非是為了表達我有多牛,這麼説只是為了表達我對這個點位的信心,下跌的概率已經不大了。”
  按李大霄的騰訊微博記載,1月9日他判斷2132點為白金底;11日提出2132點為藍籌時代底;17日提出2132點為鑽石底。
  “理解為藍籌股的低位已經出現更加貼切。” 李大霄解釋。

  股市心理周期

  鑽石底之爭引起的市場反應遠比爭論的問題本身更值得研究。
  就是同樣的話語,也許放在去年初,或者2007年説,也許並不會在市場上引起多麼大的震動。
  有一種解釋是,越多的人責罵李大霄意味着越多的投資者已經陷入悲觀。正如李大霄所説:“大家在潛意識中認為下跌幾乎是必然的。”
  按照股市心理周期的理論,投資者群體對於在市場波段中的反應總是與市場本身的起伏構成錯位。
  “一般來説,A股的峰谷周期為17個月(出現最多頻次的周期),而多數投資者心理適應期為6個月左右。在行情上升初期普遍驚魂不定,不看好後市(行情在絕望中産生);在中間發展階段,普遍&&懷疑,不斷跑短差(行情在猶豫中發展);在行情後期,多數人開始覺醒,堅定看好後市(行情在歡呼中結束)。這三個階段各有長短,主要看當時的點數和漲跌的幅度。”一位投資者在自己的博客中&&。
  股市下跌也需要周期,絕大多數人在調整初期受股市峰谷心理周期滯後影響,認為調整幅度有限,繼續看好後市;當市場進入調整中期,多數人還是盼望反彈或者説調整結束;當市場調整進入後期,一些堅挺的股票持續補跌,堅定的投資者才會逐步動搖,悲觀情緒伴隨股價持續探底,多數人的絕望,才能預示着行情將要見底。
  一位投資人調侃道:“恐怕要等到李大霄不再看多時,股市就真的見底了。”
  記者試圖在李大霄現象與股市底部之間找到一些關係,但是,由於個人行為具有極大的波動性和偶然性,這種關係很不明顯。
  一些市場研究者給出了他們的看法。
  廣州萬穗小額貸款公司董事長張化橋在一篇名為《原諒李大霄,原諒自己》的博文中稱:“我們都可以分析股票和股市的內含價值。但是,永遠記住,貴的可以變得更貴,便宜的可以變得更便宜,市場可以長期偏離基本面。股市的底部在哪?誰知道呢?"鑽石底"的説法當然荒唐。它的結論錯不錯我不知道,但是它在方法論上就是錯的。大家根本就不要試圖做預測。如果你一定要做預測,那就只做長期的,模糊的和方向性的預測。”
  金證導航技術暨運營總監金學偉則認為真正的底部很難出現堅定的看多者。
  “如果是真的底部,一個堅定的看多者可能也會有所保留。如果很多投資者堅定看多時,那麼看多者的需求已經耗盡。”金學偉告訴記者。
  金學偉在分析A股市場的歷次底部後,認為每一個底部形成的時候,市場情緒的狀況都有所不同。
  “例如在1994年的底部325點時,市場是一片悲觀;而在1996年512點底部區域時,市場的預期是一片向好;在2005年998點時市場則出現嚴重的分歧。事實上人們總是記得相反理論的第一條"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上";但是他們往往忘記第二條"多數人並不總是錯的"。”他告訴記者。

  言論立場

  “任何過激言論背後的動機和發言人本身的職業立場對其言論的影響都值得探討。”上述心理學研究人士告訴記者。
  不過,查看李大霄的歷史言論,並非是一致看多,他在2007年四季度,鮮明看空,發表《A股長期估值頂部可能已經形成》一文。
  李大霄把這種做法歸為社會責任感。“這次刻意唱空中國勢力很盛,意味着一次財富大轉移,籌碼將由那些悲觀至極的可憐散戶手中,向外資等大鱷手中回流,這是我所不願看見的,我覺得我有責任站出來。”李大霄告訴記者。
  另一位資深市場人士則認為觀點本身的自我強化非常危險。“人們在形成一個觀點之後,很容易只收集對自身觀點有利的論據。這對投資者尤為不利。”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李大霄的執著與“鑽石底”的尷尬 2012-07-21
李大霄:IPO不審遠未到時候 2012-02-13
李大霄:CPI將回落 A股重心上移 2011-05-12
李大霄:繼續改革新股發行制度 2011-01-2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