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加銀董事長萬青元:未來基金公司比拼多元化平台
2012-07-20   作者:記者 韋夏怡/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雖然姍姍來遲,基金行業也總算迎來了自己的一系列松綁政策。對基金業松綁讓基金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民生加銀基金董事長萬青元認為基金公司未來將進入一個多元化競爭的平台。
  六月下旬,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公告,擬修改多項基金管理辦法。而基金專戶這個興起於2008年但在2010年和2011年又因“股債雙殺”而沉寂的詞語,也因為六月底的這一系列公告重新進入了業界的關注範圍。
  而根據證監會擬修訂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將拓寬專戶投資範圍至非上市股權、債權類資産、收益權類資産等;投資比例限制將得以放開;對託管機構將不再做具體要求。
  對於此次基金行業松綁新政,民生加銀基金董事長萬青元分析認為,目前基金公司生存狀態很差,沒有200個億的基金公司都不掙錢,而因為渠道的強勢,基金公司發公募也賺不到錢。基金公司為了壯大規模,只好賠錢賺吆喝,這並不是一個正常的商業模式。“郭樹清主席的很多思路包括基金法的修改、以及對基金公司的松綁,符合中國經濟和金融未來發展的方向性的東西,這不僅僅是為基金行業松了綁,更多的是為中國的銀行多元化經營和金融業的混業經營打開了一扇窗。”
  對基金公司而言,新政也為基金公司走多元化的資産管理之路開闢了一條路,比如特定專戶業務借鑒信託模式,可以投資非上市公司的股權等,相當於投行的市場都可以做。萬青元指出,未來基金公司將不局限於公募業務,加上草案提議很多的業務可以外包,因此未來每家基金公司會做出自己的特色,或者也可以做全能綜合的資産管理平台。
  至於此番改革會否引發行業洗牌,在萬青元看來,“新政對基金公司的發展是重要意義的里程碑。規模和大小不再是重要決定因素,政策放得越開,大家就可以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曾公開&&,需要一個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要求基金公司加快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對此,萬青元認為,目前中國的資産管理行業仍處在起步階段,主要因為中國資産化管理的專業化程度不夠,市場競爭並不充分。從美國市場看,其基金資産管理規模跟銀行金融資産管理規模的比例是1:1,目前中國這塊比例比較懸殊,這與目前中國資産管理這塊的蛋糕比較小,競爭不充分,基金公司小不成規模是有關係的。
  “將來這個市場應該是越做越大,這樣才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和老百姓在利率市場化的收益需求,而未來則需要更高水平的專業資産管理公司的出現。”萬青元進一步指出,從海外經驗看來,各大機構各有優勢,但基金公司仍是資産管理領域的主力軍。中國公募基金的最大優勢在於有一批專業的研究和投資團隊。
  相較於信託等有自己專業研究團隊的機構,基金公司能否勝出關鍵還在於投研團隊和品牌是否能夠被市場認可。而銀行係基金公司在這一點上優勢凸顯。萬青元分析道,大股東銀行的客戶資源很廣,對企業的融資需求也比較清楚。以民生加銀為例,目前民生銀行在貸款的過程中,已經對非上市公司股權類投資業務通過各種創新的方式在進行,專戶投資範圍如果放寬的話,就可以與民生加銀基金進行合作。而且對銀行來説,也有很大好處,將來銀行能夠更好的進行股債結合以減少風險,而客戶企業也不用背負負債壓力。
  但萬青元也指出,這只是先發優勢。將來要看各個基金公司在制度和産品上有什麼創新,將來拼的仍是人才。
  在談到具體業務時,萬青元則指出專戶或為基金公司下一個增長點。在萬青元看來,專戶業務和公募業務是相加關係,而不是一個派生關係。做專戶業務需要重新搭建團隊,成立子公司,做的是外延式的增長,而公募原來團隊一點都不會削弱,兩者相輔相成。
  不過萬青元也指出,公募業務如果未來沒有更好的政策&&,公募業務和專戶業務的格局不止是半分天下的情況,專戶可能更具優勢。當然未來的基金公司不是拼某個單個業務的優劣,而是比拼多元化的平台。
  萬青元介紹,民生加銀基金對專戶業務一直很重視,將來有可能專戶業務超過公募業務,這對民生銀行發展也有意義,與民生銀行是一個共贏的結果。目前由於還在準備前期的法律程序和合同文本等,因此從2011年底被核準從事專戶業務至今一共做了兩單,分別是“一對少”和“一對一”的模式,規模為三五千萬元人民幣。但是如果以後有適合“一對多”的項目,也會去設計相關産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上交所推進債券ETF産品 大型基金公司圍獵方案 2012-06-26
證監會解除基金公司49%持股限制 2012-06-21
泰達宏利繆鈞偉:基金公司核心使命就是給百姓掙錢 2012-06-01
4次新基金公司成績落後 首秀落敗 2012-05-30
中國文化産業投資基金公司董事長陳四清:文化産業發展面臨重大政策機遇 2012-05-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