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款理財産品收益黑名單中行16款
2012-07-02   作者:  來源:理財周報
 
【字號

  銀行理財市場高速發展,每年都在刷新發行記錄。
  今年上半年,111家各類銀行發行個人銀行理財産品12282款,相比去年上半年發行數增加1000餘款。
  同時,在發行數大量增加的同時,理財産品也大量到期,今年上半年到期的理財産品數達到了12775款,其中,到期理財産品年收益率最高為27%,最低只有0.36%。
    上半年59款産品未實現預期收益,中信0.36%最低。
  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共有12775款,其中,59款理財産品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涉及的銀行主要有中國銀行、華夏銀行、光大銀行、渣打銀行、中信銀行等10家銀行。
  首當其衝的仍然是結構性理財産品,最低收益的理財産品均來自結構性理財産品。中信銀行有4款産品僅獲得了0.36%和0.4%的收益,屬於今年上半年到期最低者。中信理財樂投1101期(大豆&&款)、中信理財樂投1101期(玉米&&款)、“智贏十號”基金&&型理財産品(B款)、“智贏十號”基金&&型理財産品(A款),四款産品均為投資期限一年的産品,且為保證收益型産品,挂鉤標的為期貨和黃金。
  黃金今年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這也讓挂鉤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産品深受其害。表現最為明顯的當屬中國銀行。中國銀行有16款理財産品到期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其中15款為結構性理財産品。
  而在這15款理財産品中,13款是挂鉤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産品;同時,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中國銀行今年上半年到期的黃金挂鉤結構性理財産品一共也僅有14款,只有1款到期實現了預期最高收益。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其他13款理財産品雖然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但是都未出現虧損,最低年收益率為0.5%,最高也有3.1%。
  到期收益率0.5%的理財産品為博弈BY12055—V人民幣金上加金理財産品,期限為40天,資金投資於在國內銀行間債券市場上流通的國債、央行票據、國開債、進出口行債券和農發債等高信用等級金融産品以及債券回購等金融衍生産品。
  理財産品看漲黃金,但是由於國際經濟形勢等因素影響,黃金走勢一直較為低迷,導致這款理財産品最後只有實現最低的0.5%收益。
  此外,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實監測,光大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恒生銀行以及渣打銀行等均存在結構性理財産品到期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的理財産品。

  債券和貨幣類産品無法實現預期最高,

  偏差約0.2%

  除了結構性理財産品外,今年上半年還有不少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到期實際收益率與預期收益率存在小幅度偏差的情況,比如交通銀行、華夏銀行等銀行的理財産品。
  今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跡象明顯,貨幣政策也出現了調整,央行連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同時,貨幣市場的利率也出現較大波動。國際形勢的變化莫測,讓銀行在操作上和預判上加大了難度。
  比如,交通銀行有4款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理財産品未能實現預期最高收益率,特別是澳元理財産品也出現此種情形。
  “得利寶新綠”私人銀行專享澳元理財産品(F1BB0729)和“得利寶新綠”澳元理財産品(FE112729)預期年收益率為6.8%和6.55%,期限分別為1年和3個月,理財資金將投資於貨幣市場工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到期年收益率均為5%。
  以往債券和貨幣市場基本都能達到預期,但是市場存在複雜性,特別是在利率市場化進程逐漸加深的背景下,這類理財産品也有較大可能無法實現預期最高。不過,並不足以悲觀,基本上都是小偏差,在0.2%左右,投資者不必過於擔心。

  外資行18款産品包攬高收益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未實現預期收益的理財産品中,結構性理財産品是重災區,然而,在高收益的理財産品中,結構性理財産品也是首屈一指。
  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在今年上半年到期收益率10%(含)以上的理財産品共有19款,其中18款為結構性理財産品。這19款高收益的理財産品分佈在渣打銀行、恒生銀行、東亞銀行以及中信銀行四家銀行之中,主要以渣打、恒生為主,可見,高收益理財産品基本被外資行包攬。
  在收益率排名前兩位的是渣打銀行和東亞銀行的理財産品,渣打銀行的代客境外理財産品錄得27%的收益;東亞銀行的牛熊雙盈5“亞洲四小龍”指數基金保本投資産品到期實現了18%的年收益。
  恒生銀行的股票挂鉤部分保本投資産品-“連連盈”可自動贖回(OTZR50)和股票挂鉤部分保本投資産品-“步步穩”(OTZR14),起買金額均為10萬元人民幣,投資期限為1年,雖然給出了17.4%和13%的預期收益率,但最終二者分別取得了13.97%和13%的收益。
  唯一獲得10%收益的股份制銀行是中信銀行,為中信理財之專享4號産品, 2011年1月31日起息,並在2012年1月31日到期,期限為1年,到期已實現預期收益。

  城商行的高收益佔比明顯增加

  如果擴大排名的位置,城市商業銀行的佔比明顯增加,如哈爾濱銀行、杭州銀行、稠州銀行、南充商業銀行、齊魯銀行、徽商銀行等都獲得了高收益。
  哈爾濱銀行發行的“丁香花理財”財富尊享201104號産品和“丁香花理財”惠贏201101號産品,均為1年期産品,最終都取得了8.8%的收益。
  此外,城商行中,獲得不錯收益的還有,杭州銀行的“幸福99”1124期(信託受益權投資型)銀行理財計劃、順德農商行的精英理財大客戶尊享第11070期、東莞銀行的2011年“玉蘭理財”平穩增利系列32號個人理財計劃、泉州銀行的“海西源泉”貨幣型個人理財産品(2012005期)等,分別取得了7%、6.9%、6.5%、6.3%的收益。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研究員 張星)

  (2)瘋狂城商行:3589款産品29.22%份額,平均預期年收益率4.98%最高

  關於理財産品,城商行也瘋狂。
    當你談論銀行理財産品時,你在談論什麼?曾幾何時,你根本不可能談到偏遠的城商行;而今小銀行的理財産品似有“千樹萬樹梨花開”之勢,就連農商行也開始涉獵,這一切皆緣自2011年16.9萬億的銀行理財産品爆發式增長帶來的“一夜春風”。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已有84家城(農)商行,共發行3589款銀行理財産品,市場份額達到29.22%,已與四大行、股份制銀行三分天下。
  但是,粗放式增長的背後,城(農)商行的産品設計和風控能力卻沒能與其發行規模匹配提升;高收益的另一面,還需要警惕高風險。

  城商行逆勢上揚

  2011年,是銀行理財産品爆發的一年。此後,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一發不可收拾,今年以來城(農)商行的加入,更是增添了新的力量。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共有111家銀行發行理財産品12282款;今年以來,共有84家城(農)商行發行3589款銀行理財産品;其中一季度發行1541款,在銀行理財産品總體發行量環比下降時,逆勢上揚;2012年一季度末城商行理財産品發行量市場份額,從2011年年底的19%增至20.94%,截至2012年6月22日,更是增至29.22%,已與四大行、股份制銀行三分天下。
  “理財産品不僅可以豐富客戶服務,銀行還可以賺取不菲的中間收入。”東方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向理財周報記者&&:“去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爆發式增長,讓很多城商行開始注意到這一塊業務,不過目前城商行理財産品的客戶定位還都處於低端水平。”
  從投資幣種來看,由於城商行業務和管理水平限制,主要還是以人民幣為主。84家銀行中,除上海銀行、北京銀行分別發行26款、22款固定收益的美元産品外,其餘均為人民幣産品。
  從發行銀行來看,84家銀行中,70家城商行共發行3195款理財産品,14家農商行發行394款。其中上海銀行、平安銀行、北京銀行和南京銀行發行量均超過200款,分別為281款、226款、221款和213款;發行量超過100款的銀行共10家均為城商行。濱海銀行、富滇銀行、湖州銀行三家銀行分別僅發行1款。農商行中,上海農商行和重慶農商行分別發行99款、62款,其餘均未超過50款。
  據理財周報記者了解,城商行發行理財産品主要有幾個動機,一是通過發行理財産品穩定客戶和存款,甚至搶佔市場;二是在跨區經營審批受限制的情況下,立足本地客戶,回歸“本地經營”,以彌補跨區規模增長的空白;三是通過發行理財産品,提高中間收入,帶動零售業務的發展,以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到來。

  華潤銀行成信託通道,東莞銀行涉嫌攬存

  一款理財産品從設計、發行到投資、按期兌付,其背後不僅需要強大的人力資源和資金業務為基礎,被普遍運用的“資金池”模式更需要一套完整的機制。儘管城商行發行量已經可以與四大行、股份制銀行相媲美,但其産品設計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發行能力和市場感知能力,都還有待提升。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城商行理財産品設計都較為簡單,投資範圍也沒有優勢。
  華潤銀行6月29日最新成立的“快樂金7號1期人民幣理財計劃”規模為2000萬, 投資於華潤深國投信託設立的“華潤信託聚鑫16號單一資金信託”,投資比例為90%-100%。
  眾所周知,華潤深國投與華潤銀行均由華潤集團控股,而華潤銀行今年以來發行的101款理財産品中,通過信託投資多達74款,幾乎成了信託通道。除了華潤深國投之外,華潤銀行的理財資金還投向其他信託公司,如2012年4月10日成立的“快樂金3號14期人民幣理財計劃”,就投資於平安信託設立的“平安財富華潤銀行匯錦債券投資基金單一資金信託”。
  除華潤銀行外,平安銀行、上海銀行也分別有82款和77款通過信託投資,順德農商行、紫金農商行、富滇銀行發行的産品甚至全部通過信託投資。
  在眾多城商行中,東莞銀行通過其資金業務的優勢,形成以“玉蘭理財”為品牌的系列産品,理財能力較為突出。但是,東莞銀行卻涉嫌通過發行超短期理財産品攬存。
  以“‘玉蘭理財’穩健收益4天滾動1號01”為例,該産品於2012年5月24日成立,規模為5億,委託期僅為4天,5月29日到期時,理財資金自動轉為活期存款,正是月底衝時點存款的時候。
  在所有城商行發行的44款一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財産品中,東莞銀行佔35款,其中一週以內的13款産品均由東莞銀行發行。

  關注城商行理財,警惕高收益産品

  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在投資期限、風險對價、投資起點相同的條件下,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高於其他銀行。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不能久等,遇到適合的産品應盡快下手;在選擇銀行時,投資者應多關注城商行的理財産品。”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今年以來城(農)商行發行的3589款産品中3411款披露了預期收益率,平均為4.98%,高於股份制銀行的4.83%和四大行的4.44%;其中預期收益率在6%以上,共有206款,“杭州銀行‘尊享金鑽’1203期私人銀行專享理財計劃SY1203”預期收益最高達9%。
  該産品於2012年2月21日成立,委託期為373天,認購起點100萬,為非保本浮動收益産品。
  當然,城商行讓利也有限度,高收益就意味着高風險。城商行發行理財産品的目的之一就是搶佔市場,在風控機制不成熟的條件下,過於激進就會放大風險。3589款城(農)商行理財産品中只有1375款為保本産品,佔比僅38.31%。
  對於過高收益的城商行理財産品,投資者應該保持警惕。
  比如,理財周報獨家報道《天津銀行風波:航天第一研究院專家群被卷“專屬産品”漩渦》揭露的一款收益率高達8.1%的理財産品,儘管最後涉嫌攬存未能募集成功,但差點讓航天研究院4萬多名專家捲入漩渦。
  而今年城商行發行的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率超過8%的就有4款,分別是由杭州銀行發行的“尊享金鑽”私人銀行專享理財1201、1202、1203期和哈爾濱銀行發行的“‘丁香花理財’財富尊享201203號産品”。這些理財産品收益很誘人,但是投資者不能忘記其風險。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研究員 鐘輝)

  (3)股份制銀行4710款産品立足中高端,平均年收4.83%

  秤不離砣,砣不離秤。用這句話形容股份制銀行與銀行理財産品的關係,最合適不過。
  在城商行的衝擊下,2012年一季度,國有銀行和外資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驟降20.2%、91.1%,而股份制銀行僅下降7.0%,低於理財産品發行總量7.9%的下降幅度。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以來股份制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的市場份額為38.35%,仍然保持各類銀行之首的地位。

  4710款産品最高收益13.5%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截至2012年6月22日,13家(含交行)股份制銀行共發行理財産品4710款,其中華夏、光大、浦發分別以638款、583款、565款理財産品發行量,位居前三;發行量超過500款的還有深發展、招行和交行,發行量在不足100款的僅有浙商銀行一家,僅發行18款。
  長期霸佔股份制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榜首的招行,今年上半年不太給力,跌至第五;而規模相對較小的華夏、光大、深發展,則發力中間業務,理財産品發行量增長迅猛。
  4710款産品中,只有4685款公布預期年收益率,平均為4.83%。其中光大發行2012年3月19日發行的結構性産品陽光理財“A+計劃”第4期産品1預期年收益率最高,達13.5%,是唯一一款收益超過10%的産品,委託期1年,為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預期收益超過6%的共482款,佔比10.23%。
  值得注意的是,收益率在2%以下的44款産品均由交行發行,且均為日元、英鎊、歐元三種外幣産品,最低的“得利寶”新綠日元3個月産品,預期收益率僅為0.95%。
  從投資幣種來看,人民幣産品為3961款,佔比84.1%;其餘6種外幣中,美元、港幣、澳元、歐元産品分別有257款、150款、145款和119款,日元和英鎊各39款。各幣種産品的預期年收益率差別懸殊,澳元産品表現強勁,高達6.01%;美元、歐元、港幣、英鎊産品平均預期年收益率分別為3.74%、3.18%、2.95%和2.25%,日元表現最差,僅為0.99%。

  股份制銀行仍是主力,立足中高端

  “從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主體來看,股份制商業銀行仍然是主力軍。”儘管四大行憑藉其規模和網點優勢,在理財産品發行數量上佔有優勢,但是在普益財富最近公布的《銀行理財能力排名報告》顯示,除了發行能力之外,收益能力、風控能力、理財産品豐富性、信息披露規範性等榜首位置均由招行、恒生、民生等股份制銀行佔領。
  截至2012年6月22日,今年以來股份制銀行理財産品發行量的市場份額為38.35%,仍然保持各類銀行之首的地位。
  在客戶定位方面,普益財富研究員吳濘江認為,城商行主要服務低端客戶,四大行定位為中端客戶,外資行定位高端客戶,而股份制銀行的定位則是中、高端客戶。
   而就今年上半年理財産品發行情況來看,股份制銀行甚至比外資銀行更高端,理財産品認購起點最高,平均達174.73萬,外資行、四大行、城商行分別為47.33萬、16.99萬和18.71萬。
  光大發行的陽光財富“T計劃”財富客戶第263期、369期,認購起點高達2億,預期收益率分別為6%、5.6%;光大541款人民幣理財産品平均認購起點達1060.18萬,起點在2000萬以上的64款産品中62款由光大發行,另外兩款由深發展發行。

  深發展、民生再發超短期産品

  去年的這個時候,貨幣緊縮,各大銀行正通過最短僅1天的超短期高收益理財産品,展開攬存大戰,2011年9月被銀監會緊急叫停。今年,超短期産品偶現江湖,但卻不見攬存大戰的硝煙。
  上半年,股份制銀行共發行30天內理財産品314款,其中深發展、民生分別發行191款和114款,招行和中信各發行3款,這6款産品委託期均在28天以上,而深發展和民生分別發行了107款和71款一週以內的超短期産品。
  儘管上述産品中,不乏如深發展“聚財寶”周末發24號一樣具有攬存嫌疑(該産品3月1日發行,委託期僅三天)的産品,但是卻不見去年那般不斷提高收益率來攬存的硝煙,314款超短期産品預期收益率僅為3.77%,甚至低於平均收益率1.06個百分點。
  “降息、準備金下調,增加市場的資金供應,也相應地降低銀行間的拆放利率,商業銀行‘高息攬儲’的被動局面也將有所緩解,過了年中考核後,預計7月份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下降將更明顯。”深圳某銀行業分析師&&。(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研究員 鐘輝)

  (4)激進外資行:恒生銀行274款佔比近一半,星展銀行預期收益率最高32%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外資行的理財産品,莫過於“神秘而複雜”。
  由於結構設計的複雜性,對於其實際運作和産品收益的詳情,一般投資者鮮能明白個中所以。
  作為能為零售銀行帶來不菲效益的理財産品業務,外資行在其研發和銷售上,樂此不疲。

  恒生發行數量最多,星展發行預期收益最高

  在上半年商業銀行發行的12282款理財産品中,9家外資行發行數所佔比重並不大,總發行數僅為662款。其中以恒生銀行佔比最大,274款,接近外資行總數的一半。另外,滙豐銀行、渣打銀行的發行數也均在100款左右,南商銀行和永亨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數也分別有83款、50款之多。
  在這662款理財産品中,投資幣種不同於外幣氾濫的去年,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以人民幣為主,少量美元和澳元,時而夾雜幾款歐元、英鎊和港元。超短期的託管期限已經消失,一般為3個月、半年、1年或者2年甚至更長時間。挂鉤標的也主要集中在匯率和股票方面。
  談及今年理財産品偏向挂鉤匯率和股票的原因,星展銀行(中國)個人銀行投資及保險産品部總監孔淑妍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採訪時説,挂鉤標的的轉變主要是根據投資者風險偏好及對收益的要求。有部分投資者希望穩健的收益,對本金保障要求高,適合於利率挂鉤産品。
  “根據市場節奏及産品結構,今年我們發行了較多股票挂鉤自動贖回投資産品,這類産品,只需要市場有一波小型反彈,即可實現高收益,並自動贖回。我們自去年底始,即發行自動贖回類結構産品,在今年初,由於股市良好的年報行情,資本市場經歷一波上揚,産品紛紛自動贖回,並獲預期高收益。從産品策略上講:股票類産品的增加,也是市場節奏與産品結構的因素。”孔淑妍説。
  高風險高回報是外資行理財産品的一大特色,隨着近年被投訴的頻率漸多,外資行在“自查”中也有所收斂,保證收益型的産品逐年增多,但風險總是與收益成正比的,為了吸引客戶,也為了展示自己銀行的研發和與了解市場的能力,浮動收益型的産品也是部分銀行的“寵兒”。
  根據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監測,發行數量較多的恒生銀行,預期收益率並不高,多數維持在5%左右。星展銀行在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預期收益水平相對較高,且以保證收益型為主。如股得利系列1211期—12個月人民幣結構性投資産品(EZGF),就是一款挂鉤基金,預期最高年收益率為22%的産品。少部分也有保本浮動型的産品,如股得利系列1217期(EZGL),預期最高年收益率達25%。而在星展銀行今年發行的理財産品中,最高預期年收益率超過了30%,達到32%,為星展銀行2月1日發行的股得利系列1204期(EZFY)。
  在分享設計預期收益偏高的經驗時,孔淑妍透露,在産品投放市場前,該行會對市場投放時機做一定研究,踏準時機投放,力求提高預期收益的實現率。比如,去年在“311”日本地震後推出挂鉤美讚臣股票的産品,由於瞄準市場投資方向,認為災後物資需求會增加,同時通脹情況仍嚴重,奶粉類企業股票有可能出現上漲,適時推出這一款100%保本産品。這款産品今年6月到期時,收益實現最高預期收益8%。

  結構性産品去年居虧損榜前列

  在外資行的在華發展史上,外資行理財産品巨虧的消息從未少聽過。從金融危機時的QDII,到今年的期權類結構性産品,幾乎每一家做零售業務的銀行,都有因理財産品到期收益巨虧而遭投訴甚至對簿公堂的時候。
  “不停地投訴,不停地受到監管,我們也在不斷地自查,但市場總是很難把握的,不可能保證100%的産品都能達到預期收益。”一家外資行的高層在接受理財周報記者採訪時&&。
  2008年以來,結構性産品是外資行銷售的主力,本質上是嵌入了期權類衍生品的金融産品。
  數據顯示,2011年到期的外資銀行理財産品,虧損較嚴重的均為結構性産品。目前市場上曝出外資銀行涉及鉅額虧損的産品一類為累計期權類産品。購買這種産品的投資者主要為機構以及私人銀行的客戶,而在外資銀行的零售業務部門,這類産品並不常見。這類産品虧損的原因有二,一是來自於市場,二是來自於産品的設計本身。
  QDII産品則是前兩年受損最嚴重的“災區”,在2009年和2010年到期的産品中,外資行到處“中槍”。這部分産品主要投資於海外基金,市場將其虧損主因歸於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不過,市場上所見到的大部分海外基金是開放式的,在市場下跌時是可以止損的,而這類産品鉅額虧損的原因在於沒有及時止損。
  第三類産品為結構性票據産品。這種産品主要投資標的為海外基金、指數、股票等,但是這類産品必須到期或達到觸發條件才能提前終止。在市場單邊下跌的情況下,如果産品沒有設計止損機制,會加大投資者的損失。

  結構複雜,誇大收益

  劍走偏鋒可謂是外資行的理財産品慣用的伎倆。
  “理財産品複雜的結構,客戶經理有時也不能完全理解,何況沒有專業知識能力的客戶?過分誇大收益,不明確披露風險,是造成投訴事件屢禁不止的根源。”一位銀行業資深分析師説。
  不似中資行的保守和冗繁的説明書條文,有外資行客戶曾説,外行的産品説明書有的似天書,有的乾脆沒有説明書。一旦“引魚上鉤”銷售完畢,就會翻臉不認人,理賠中客戶永遠是失敗的一方。
  有分析人士&&,目前銀行理財市場的監管機制還不是很健全,但銀行在銷售的過程中,有必要向客戶對産品的條款做詳細的講解,並做好自我審查。“高收益的産品必然伴生高風險,大多數銀行在購買理財産品之前都有一個風險評估的報告,如果不顧自身可承受風險的能力而盲目追求高收益,出現巨虧,投資者自身也不能免責。”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研究員 張莉)

  (5)四大行上半年共發3234款理財産品,佔整體份額1/4

  比起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四大行在理財産品方面的操作始終沒有偏離“穩紮穩打”的姿態。憑藉突出的渠道優勢,雖然從發行節奏和收益率等方面來看,都實在“不溫不火”,然而市場份額卻始終遙遙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城商行的衝擊正在逐步蠶食四大行理財産品市場的牢固江山,未來格局值得期待。

  中行産品二倍於農行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6月22日,工農中建四大行共發行3234款理財産品,佔整體份額的四分之一。
  股份制銀行歷來是理財産品發行市場中的主力,從發行數量上來看,位居前三甲的華夏、光大、浦發三家銀行,發行量不過638款、583款,565款。而四大行中除了較為保守的農行,上半年僅發行453款産品外,其他三家都較上述三家股份行相比遙遙領先。
  工商銀行上半年發行産品879款,建設銀行則為912款,“發行王”中國銀行截至6月22日,共發行産品990款,這一數據達到了農行的二倍之多。
  “7天自動滾續理財”是中行的傳統産品,在中行全部理財産品中佔據不小比例,業務開展也有一定時日。該産品以7天為一個存續期,到期後産品自動滾續起息,若需要動用資金,只需行使贖回權,銀行將在當期産品到期後返還本利,從而滿足流動性需求。
  而在外匯業務上具有領先優勢的中行,在外幣理財産品發行上不遺餘力。“匯聚寶”産品,主要有美元、澳元、歐元、英鎊、港幣等幣種,投資起點為8000美元,存續期3個月到5年不等。今年以來中行“匯聚寶”一共發行了158款,成為外幣理財發行市場中最為活躍的銀行之一。

  高收益産品寥寥無幾

  雖然産品發行數量上遠遠高於其他銀行,四大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卻難見亮眼之處,在公布預期年收益率的理財産品中,最高收益率僅為8%,而最低只有0.8%。預期年化收益率低於或等於3%的達到了268款,高於或等於6%的僅有47款,高收益理財産品寥寥無幾。
  四大行發行的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最高者來自工商銀行,2012年“工銀財富”第2期股權系列投資計劃人民幣理財産品,管理期1809天,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8%,資金門檻為10萬元,産品通過信託公司設立的股權投資信託計劃投資於某軌道交通行業公司股權,投資到期可通過股權轉讓實現收益,有土地抵押、股權質押等擔保措施。
  外幣理財産品中,預期收益最高者來自農業銀行,2012年第55期“金鑰匙本利豐”澳元理財産品,管理期為178天,預期最高收益7.9%,委託起始資金為8000澳元。
  另外,該行發行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産品2012年“金鑰匙安心得利”第1039期,預期收益率也位居前列,挂鉤貨幣市場,管理期34天,預期收益7.6%。
  而所有四大行發行的産品中,預期收益最低的是2012年匯聚寶HJB1206BC2M加拿大元期限可變産品,發行方為中國銀行,管理期2個月,預期年化收益僅為0.8%,投資標的為“債券、利率、票據”,另中國銀行發行的其他8款外幣理財産品,預期收益也在0.85%-1%之間,管理期2-3個月不等。

  國有銀行産品戀“黃金”

  與去年不少銀行爭相發行挂鉤石油等大宗商品的理財産品不同,今年以來,黃金成為了不少銀行的熱門標的。而中資銀行也從外資銀行手中拿下接力棒,且更多涉及結構性産品,工行、中行當屬個中主力。
  作為四大行中在貴金屬業務上投入最多的銀行,工商銀行在黃金理財産品發行方面也佔據優勢,上半年該行共發行39款挂鉤黃金的理財産品,期限1-3個月不等。多為高凈值客戶專享,委託金額起點10萬元,保本浮動收益型,多數看空金價未來走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今年以來,中行對黃金理財産品保持較高的發行熱情,可從産品的説明書來看,該行對於黃金走勢的判斷卻也經歷了中途反轉。今年年初,該行發行的挂鉤黃金理財産品都是看漲金價。
  如中國銀行在2月23日成立的一款“金上加金”挂鉤型理財産品,根據産品公告,如果該産品在到期日4月25日之前,金價能夠漲到每盎司1842.89美元,投資者就可以獲得最高6.6%的年化收益率,否則只獲得3.1%的年化收益率。
  而一款4月27日起始投資的産品説明書顯示,在一個月內,只要路透“XAU=”版面公布的每盎司黃金買入價格始終低於起始日價格+80美元,且高於起始日價格-150美元,則投資者獲得年化收益率4.80%,否則為0.50%。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實研究員 冀欣)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未來或降存準 宜選長期理財産品 2012-07-02
下半年理財首選中長期保本型産品 2012-07-02
降息影響7月發酵 理財品量價齊跌 2012-06-29
華安基金黃勤:短期理財基金享受“月末”效應 2012-06-29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2-06-29] 2012-06-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