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新基金髮行火熱,大行延續了其在基金託管領域的強勢地位,年內超過七成新基金託管於工、農、中、建、交五大行;與此同時,部分中小銀行基金託管業務相較於去年同期也有所發展,在排隊發行的市況下,一些與大行關係相對生疏的中小基金公司成為其在託管領域的“牽手”對象。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上周末,年內共成立新基金103隻,其中共有77隻新基金託管於五大行,佔比74.76%。
儘管五大行延續了其在基金託管領域的傳統強勢地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託管比例略有下降。統計顯示,去年同期同樣成立新基金103隻,託管於五大行的新基金數量達到82隻,佔比近八成。
從單家銀行看,農行年內基金託管數量由去年的15隻減少到今年的7隻,同比減少最多;而建行則在去年託管17隻基金的水平之上再進一步,年內託管新基金達到23隻,增長最多,同中行一起並列目前年內託管新基金數目最多的銀行。
另一方面,中小銀行在基金託管領域的開拓也在潛移默化地推進。統計顯示,五大行以外,在去年有託管新基金“入賬”的10家其他銀行中,今年新基金託管數量同比上升的6家,其餘有2家與去年持平,2家數量減少。
其中,中信和中郵儲2家銀行今年的上升勢頭較猛,兩者去年同期都託管3隻新基金,今年則雙雙增長至6隻,而此前在託管領域大展拳腳的招行則在今年上半年放慢腳步,半年託管新基金由去年的9隻減少到4隻。
值得一提的是,牽手中小行的普遍為體量較小的基金公司。例如,華夏銀行年內託管新基金2隻,分別是浙商滬深300指數分級和諾德雙翼分級債券;郵儲年內託管的6隻基金其基金管理人分別為天弘、浦銀安盛、農銀匯理、中歐、金鷹和長安。
某次新基金公司市場總監告訴記者,一方面産品扎堆發行的節奏持續,大渠道過於擁擠,“大行我們也有託管意向,但是要排隊,小行檔期相對不那麼緊張”;另一方面,弱市發行,大行的規模效應也不一定明顯,小行集中資源有時候反倒可能“出現驚喜”。
不過,滬上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年中銀行存貸比考核大限臨近,中小銀行相對於大行資金面更加捉襟見肘;此外,降息後,中小銀行會比大行更有動力上浮存款利率,攬存慾望更大,目前時點找小銀行託管主銷基金“性價比”不高。
事實上,為了給銀行攬存讓位,傳統上年中是基金髮行的淡季,統計顯示,目前在發的新基金僅有8隻,與年內單周平均接近20隻基金在發的水平相比降溫明顯。
而從託管行角度看,8隻基金有7隻託管於五大行,其中建行託管的有3隻,數量最多。“與中小行合作,看重的就是其銷售賣力,”上述市場部人士&&,但年中考核壓力下,本就不佔網點優勢的中小行基金銷售成績空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