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巨大的市場遠景,一邊則是業務量小、虧錢賺吆喝的現實,擺在7家已經獲得基金代銷牌照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面前的,正是這一個兩難困局。
在銀行渠道仍佔據近六成份額的格局下,坐擁2萬億交易規模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進入基金銷售環節,無論是基金業還是第三方支付業對此都寄予厚望。然而,被視為新藍海的基金支付市場目前只現“冰川一角”,但南都記者近日走訪多家獲牌的企業發現,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均自稱,虧本支持渠道的壯大。
但投入之後有多少回報,第三方支付機構們目前都不確定。而制約他們代銷基金壯大的還有政策因素,監管規定第三方支付不能介入基金銷售環節,代銷基金也是只能做“超市”,不能做“導購”,而像支付寶之類即便擁有大量的存量客戶,也無法直接被加以利用。
大遠景下的現實
基金直銷支付現有規模僅1500億
證監會目前已經批准了7家支付機構從事基金銷售支付業務資格,分別是匯付數據、通聯支付、銀聯通、易寶支付、支付寶、財付通、快錢。上述所有機構負責人在向南都記者談及基金銷售支付業務時,無一例外,對此領域冠以戰略重要的高度來形容。
匯付天下總裁周曄曾經説過,目前較大的支付公司一年處理的支付量在千億級,而基金行業提供的是一年3萬億元的市場。未來幾年內有望取代航空業,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第一大行業。
如果推及基金業未來更是有無限的空間。截至去年底,居民金融資産共計49.5萬億,基金只佔3.6%.與過去幾年銀行理財産品、保險資金、信託産品大幅增長相比,公募基金的增長顯得十分緩慢。“作為最規範和最透明的理財産品,公募基金將來仍將是居民主要的投資途徑,這部分的空間很大。”一位已經涉足基金銷售支付的第三方機構金融事業部負責人對記者&&,去年以來該公司除了迅速與基金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以外,用戶和交易量都在迅猛增長。然而關於基金直銷支付現狀的數據,各公司公布的信息寥寥可數。
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穆海潔對記者&&,截至目前,該公司旗下的天天盈平台已經積累超過150萬的用戶、支持46家基金公司、32家銀行、800余只基金産品、覆蓋95%的市場份額。
目前,超過30家基金公司已與支付寶達成基金支付的接入意向,而東方財富網、好買基金等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也紛紛加大與支付寶的合作力度。預計今年接入支付寶的基金公司數將達到50家,覆蓋國內近70%的基金公司。快錢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快錢已與近30家基金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
究竟現有基金銷售中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量有多大?已經啟動該業務的機構普遍只願意談及客戶和合作基金公司的數量增速,卻對交易量的問題避而不談。
“銀聯通”曾公布截止到4月底,基金支付業務累計交易量達1300多億元,約佔網上直銷總量的30%,佔第三方支付渠道近90%的市場份額。如果按此推算,基金直銷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規模僅接近1500億。
“基金直銷支付現在還處於圈地的階段,第一階段是跟基金公司建立合作關係,接着就是第三方銷售機構。而目前還只是第一階段而已。”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對記者説。
即使是取得市場先機的匯付天下,目前仍處在向第二階段過渡的階段。穆海潔&&,匯付天下今年將重點和第三方銷售機構達成合作意向。
監管部門的防火墻
只能做“超市”,不能做“導購”
“我們不認為基金銷售支付目前會出現爆發性增長,在進入這個市場之前,第三方支付機構預想得過分樂觀了,而另一方面,我們也沒有預計到監管部門會頒發這麼多基金支付牌照。”一位不願具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副總裁對記者&&。
第三方支付與基金的合作路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直連基金公司直銷接口,為基金公司直銷平台提供一站式支付服務;另一種則是與第三方銷售機構實現聯通。
據支付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第三方支付機構與基金公司進行接口對接需要向監管部門報備,且是逐家報備逐家接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圈基金公司的速度。匯付天下對於目前的競爭格局也是直言不諱,“我們擁有進入市場的先機,目前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基金公司。”
不過第三方支付機構認為,掣肘第三方支付迅速擴張的另一個政策限制是銷售與支付的防火墻。“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能夠介入基金銷售環節,這意味着,基金公司做看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存量客戶無法直接被加以利用。”上文提及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對記者&&,基金公司願意與手頭上有賬戶資源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合作很大程度是看中潛在客戶群,不過監管部門對此嚴格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在向終端客戶推薦産品時,不可以對基金産品持有傾向性,也就是只能做‘超市’,不能做‘導購’。”
第三方支付機構人士對記者&&,對於此前專注於行業支付解決方案的匯付、通聯、快錢而言,銷售防火墻的政策並不影響其專長打造基金行業支付解決方案,但以賬戶見長的支付寶和財付通則需要尋找另一個銷售環節上的合作者。“我們現在對支付寶用戶只是進行基金理財基礎知識的普及,即使有基金評價的信息也是要通過其他具有基金理財諮詢資質的機構提供。”支付寶有關負責人對記者&&。
一家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基金公司電子商務部負責人對記者也表達類似的觀點,“我們不可能對7家支付公司完全一視同仁,吸引基金公司最大的籌碼還是客戶群,目前我們也寄望於通過其他的途徑調動合作方的客戶資源。”該人士對記者説,對基金公司而言,更看中的依然是銷售渠道。
合作方們的擔憂
蛋糕太小怎麼分都可能虧損
第三方支付機構在基金支付領域的另一個困局便是第三方機構過於弱小。
華南地區一家基金公司市場總監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基金銷售是一個走量的過程,公募基金體量大,單筆投資的毛利很低。如果以每年1%的佣金計,對於平地起步的第三方銷售公司來説,一年至少要做到20億至30億元以上規模的量,兩三千萬元的收入才能達到盈虧臨界點,恐怕就要經歷3年到5年的投入期。”
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機構合作部總監也對記者坦承,如果跟第三方支付機構分成基金認購/申購費,那麼原本0.6%的空間即使全部給了銷售機構也是鳳毛麟角。而一家第三方銷售機構副總經理也對記者坦承,在現有的基金銷售利益分配上,接入第三方支付機構無異於分薄了原已不大的蛋糕,這對於剛剛起步的第三方銷售機構而言幾乎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三方銷售機構現在是從基金公司獲得0.6%的前段費用,另外分的尾隨1.5%管理費中的30%-50%,如果客戶贖回,第三方可以獲得全部贖回費率(通常0.5%)。如果第三方支付要跟我們合作,那麼可能只是分的前段費用。然而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該問題上卻持另一種看法,0.6%的手續費支付機構應該分去0.5%,畢竟我們提供了系統和資金結算的平台,我們甚至還可能跟其分享客戶,至於其他費用應該歸銷售機構。
不過在客戶共享上,第三方銷售與支付機構人士均對記者&&有所保留,“我們的客戶如果讓第三方支付機構搶走,那我們就等於引狼入室。”在該問題上,仍處於弱勢地位的第三方銷售機構顯然顧慮不少。
目前第三方銷售機構與第三方支付機構並未在蛋糕分成上達成共識。“原因還是因為蛋糕太小了,無論怎麼切都有人要承擔虧損的風險。”一家第三方支付人士對記者&&,在該機構的交易量中,基金銷售支付的佔比很小,該人士亦坦承,目前仍不會大力發展該業務。“很多同行也只是畫了一個大餅,這個業務要有突破,首先是銷售渠道要打開,支付機構才有可能介入。”該人士直言。
德聖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江賽春也&&,第三方銷售最大的問題在於公募基金銷售手續費太低,發展龐大的中小客戶群成本又太高。
做還是不做?
支付企業硬撐:虧錢扶持渠道
“道路坎坷但前途光明。”在談及基金銷售支付的前景,大部分支付業人士認為前景仍是一片大好。“理由是存量巨大,另外客戶需求會隨着支付的日益電子化而突然爆發,理財行業也不例外。”財付通有關人士對記者稱。
匯付也對記者&&,在扶持基金公司渠道上,他們也做好了3年不盈利的打算。穆海潔對記者説,支付公司希望通過扶持第三方銷售機構發展來實現蛋糕最大化。天天盈推出了基金實時轉換功能和懶人式自動定額理財功能等優勢的“超級現金寶”創新産品,滿足廣大基金投資人對資金流動性及收益的雙重要求、並獲得了包括華安、鵬華、長信等多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支持。
好買基金C
E
O楊文斌也認為,未來2到3年內至少會出現50到100家基金第三方銷售公司,其鯰魚效應將帶動整個行業更加關注投資人的真實利益和訴求。在上海一合資基金公司副總看來,最近幾年,第三方銷售、支付應該僅僅發揮基金銷售渠道的補充作用,對於銀行而言談不上威脅。不過,長遠來看,基金網上銷售會逐漸為市場所接受,形成一個統一的網上結算平台也將是大勢所趨,銀行也不願落後於潮流,關鍵要看參與各方如何達成一個共贏方案,一起將蛋糕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