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6月,樓市預期開始變得微妙起來:5月的“以價換量”會不會演變成“量價齊漲”?房價是否已經開始築底?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與4月相比,5月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3個,持平的21個,上漲的6個。與4月相比,5月房價下降的城市數量不變,持平的城市減少3個,上漲的城市增加3個。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增多,表明房價呈現築底跡象。
面對市場預期的變化,近來有關部門也在頻頻發聲,強調堅定不移加強樓市調控。
專家爭議房價築底
楊紅旭&&,今年5月,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綜合指數為99.87,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上月下降了0.13%。
“房價連跌8個月後,近兩月降幅明顯收窄,降幅很可能已於3月觸底,隨着金融信貸環境的放寬,預計下半年房價將止跌回升。”楊紅旭説。
統計局數據顯示,環比上個月,1~5月房價上漲的城市分別為0個、4個、8個、3個、6個。5月房價環比上漲的城市分別是天津、大連、南昌、西寧、貴陽、包頭,但上漲幅度都不大,其中天津和南昌環比上漲0.2%,其他4個城市均為0.1%。
楊紅旭認為,上述6個城市多為二線沿海城市和中西部省會城市,這些城市或者發展潛力較大,或者本身房價不高、具有一定區域輻射力,因此復蘇較快。
相比一線和三線城市,楊紅旭&&,5月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降幅收窄明顯,環比綜合指數為99.88,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上月下降了0.12%,低於一線城市的0.17%和三線城市的0.14%。
同比來看,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綜合指數為98.68,也即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2%。楊紅旭稱,同比綜合指數連續3個月下跌,下跌趨勢將一直持續到年底,下半年可能出現降幅築底。
不過,中國房産信息集團聯席執行總裁丁祖昱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雖然目前房價下降速度明顯放緩,但説築底成功還為時尚早。“即便築底成功,一旦有政策&&,所謂的"底"也不堪一擊。”
政府重申嚴格調控
5月,各地樓市成交均出現了上漲。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商品住宅成交環比增長16.37%;成交額環比增長19.12%。
進入6月,樓市成交量上漲依然繼續。
根據北京市住建委數據,6月1日~15日,北京住宅網簽量為10576套,環比增長9%,同比增長46.5%。同時,由於部分項目提價銷售,導致6月上半月的市場成交均價有所回升。
上海方面,據21世紀不動産上海區域市場研究部的數據,
6月前17天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48.4萬平方米,較5月份同期提升16.3%。
成交上漲引發了房價上漲的預期。有媒體報道稱首都經貿大學與中國社科院日前聯合對30個省會城市及5個計劃單列市居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2個城市居民皆預期房價將繼續上漲。
但與市場預期相反,近來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央行頻繁發聲,澄清調控放鬆傳聞,強調繼續堅定不移地抓好房地産市場調控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工作。
《人民日報》報道引用住建部房地産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張小宏的表述稱,春節以後樓市成交量之所以明顯回升,主要原因在於開發商順應了市場變化,打折促銷、以價換量的力度加大,再加上商業銀行放貸速度加快和利率逐步回歸,釋放了部分住房的需求。這是市場回歸正常的表現,不能簡單用回暖兩個字來概括。
丁祖昱則認為,有關部門通過各種表態抑制可能出現的部分區域樓盤上漲,是有必要的。他認為樓市不會走2009年報復性反彈的老路。“目前投資者入市的非常少,大部分還是自有需求,這部分集中入市無需過於擔憂。”
這一判斷也和張小宏的表態一致,張小宏&&,從調研看,自住性購房成為主流,不少項目首次購房比重超過70%。
中國指數研究院方面也&&,雖然5月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幣政策微調力度加大,更多城市有意放鬆調控,但涉及限購的政策並沒放鬆。原因就在於近期成交量的回升,中央政府擔心一旦放鬆限購政策將導致房價再度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