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之後,銀行理財市場再次受到廣泛關注。
原因很簡單,本次降息距5月12日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不足一個月,這對市場資金面來説,進一步寬鬆毋庸置疑。然而,銀行理財産品卻無奈要承受整體收益的“負面”壓力,業內人士預計政策效果將會在7月後體現。
市場反應“滯後”
事實上,受流動性寬鬆的影響,今年以來銀行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一直處於下行通道之中。一季度央行僅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資金,政策寬鬆預期不太明朗,因此各投資工具的收益雖有下降,但幅度較小。統計顯示,一季度人民幣産品的收益普遍維持在5%以上。
進入五月,央行宣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推動了各投資工具收益下行幅度增大。體現在理財産品上的是二季度以來收益率下降趨勢明顯,市場上收益超過6%的産品難覓蹤影,收益維持在5%以上的産品數量也大幅減少。
本次央行啟用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宣布了三年半以來的首次降息,業內人士普遍預計理財産品收益率會有更大幅度的下行。
而觀察上周的産品情況可以發現,本次降息的影響似乎尚未體現。“這是由於各銀行對理財産品的設計、收益的測算在産品發行之前半個月到一個月就已經做好規劃,提前10天向當地銀監會申報發行,因此本週發行的産品均為降息之前設計,不能反映出降息之後銀行的應對情況。”普益財富研究員曾韻佼&&。
對於6月份以來産品收益下滑幅度加大的情況,普益財富方面更多地將其視為因5月份存款準備金率下降而帶來的流動性寬鬆所致。對於政策效果將於何時顯現,曾韻佼認為,隨着6月底銀行半年考核時點的臨近,各銀行近期在産品收益設計方面都較為謹慎,降息影響在短期內不會很明顯,政策效果體現估計會在7月初之後。
同時,受此次利率市場化開啟的影響,息差的降低將倒逼商業銀行在經營、盈利模式上進行改革與轉型,加大對中間業務的投入,其中理財業務首當其衝。
定位將見分化
“面對當前投資標的市場投資回報率普遍不高的情形,各商業銀行在理財業務模式、産品設計理念等方面,會根據其自身實際情況,找準市場定位,理財市場將開始出現分化。”曾韻佼&&。
今年以來,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通過對組織架構的調整,將資源向理財業務傾斜,並推進傳統理財業務向資産管理業務發展,大部分城商行也積極完善內部體系建設,通過擴大投資領域來加大産品的創新力度,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在客戶定位方面,城商行産品多面向普通客戶發售;國有大行面向中端市場的産品佔比較高;股份制商業銀行在立足中端市場的同時,向高端市場拓展;外資銀行則主要鎖定高端市場。
從産品發行情況來看,近期組合投資類産品成為發行主力,一改去年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獨領風騷的局面。“通過對銀行産品的分析,我們發現一些銀行根據自身經營特點和優勢,在産品發行中形成了固定偏好的資金投向,並且隨着理財資金投資領域的加大,逐漸構建出階梯狀的産品風險特徵。這樣,理財産品的同質化問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理財市場會呈現出更加多樣化的格局。”曾韻佼分析到。
面對當前理財産品收益進入下行通道的情況,曾韻佼建議投資者可以通過選擇期限稍長的産品來鎖定較高收益,同時,需要選準時機,購買理財“等”不得。
根據普益財富數據統計,進入6月份以來,産品收益下行趨勢更為明顯,截至6月14日,本月6個月-1年期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已降至5%左右;6個月以下期産品平均收益率降至4.55%以下。
此外,在利率市場化倒逼銀行轉型的變革時期,城商行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在同樣的投資期限、風險對價,以及投資起點下,發售的理財産品收益普遍高於其他銀行。普益財富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今年城商行産品的平均收益率為5.0152%,高於國有大行(4.4164%)、股份制商業銀行(4.9977%)以及市場平均水平(4.8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