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片的侵入,讓中國電影頗為尷尬。與此相比,中國電視連續劇少有類似的壓力,但美劇在製作和發行上的商業手法,
仍有不少可借鑒之處。 國內的投資方砸錢拍攝幾十集的連續劇後,最愁的是無法找到買家。美劇這方面要謹慎得多,在正式上馬前,他們往往會先拍一個幾十分鐘的導劇,讓主要人物悉數出場,交代其關係和可能存有的矛盾。導劇會舉辦一個小規模的試映,邀請普通觀眾前來觀看,然後讓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見。製作方根據反饋來決定是否繼續投資,或哪些地方需要修改,需要替換哪些角色等。《摩登家庭》是這方面的成功例子,由於劇中人物經常對着鏡頭説話,頗有“偽紀錄片”味道,而且該劇涉及老夫少妻、移民、青春期教育和同性戀子女等話題,因此市場反應實在難料。但導劇令觀眾大讚,正式推出後果然一炮而紅,近幾年成金球獎和艾美電視獎大熱。 導劇的精彩並不預示着觀眾會一如既往地買賬,畢竟他們手裏握着隨時轉換頻道的自由。為慎重起見,製作方一般會先拍攝一季,從十二集到二十幾集未定,在電視台播出後緊盯收視率,以此決定是否投資拍攝第二季。假如在播映期間,收視率急劇下跌,那麼原先預定的節目突遭撤換亦有可能。很多美劇在開播幾年後遭到停拍或停播,收視率下降是主要原因,比如曾紅極一時的《越獄》。《絕望主婦》和《慾望都市》連播八年後告終,除了劇情顯頹之外,女演員紅顏褪色而令觀眾興趣大減,也是停拍的重要原因之一。 熱門劇往往會催發衍生劇,典型例子是《犯罪現場調查:拉斯維加斯篇》。與一般的刑偵劇不同,它結合現代科技,對在犯罪現場蒐集到的物證作出細緻嚴謹而又通俗易懂的剖析,最後置兇犯於無以自辯的境地,使正義借助科學得以伸張。此劇於2000年推出時立馬受到熱捧,粉絲中不乏向來對商業電視嗤之以鼻的知識精英,歐美一些院校的刑偵專業甚至將之列為教材。但每週一集的播出進度使粉絲們等得急不可耐。商機不可失,製作人沿用同樣的“讓證據説話”的套路,相繼推出了《犯罪現場調查:紐約篇》和《犯罪現場調查:邁阿密篇》,相當於一週內播放三集,以饗觀眾。 互聯網時代使劇組能夠及時與觀眾發生互動。每集播出前,網上就盛傳對劇情的種種揣測,其中不乏片方故意放出的真假氣球,挑逗大家拭目以待。等播映完畢後,網上熱議又為劇組日後人物設計和情節設置提供了建議。 劇組內部的人員變化也會影響劇情安排,比如《歡樂合唱團》的故事發生在高中,角色畢業後演員自然也需退齣劇組。這方面的有趣例子還有《黑道家族》中男主角的高齡母親,她纏綿病榻但又絞盡腦汁要將黑幫兒子置於死地,被公認為是全劇最出彩最令人期盼的角色,但演員在拍攝過程中不幸去世,於是劇組只好對情節作出大幅調整,安排劇中人物也突然去世。《兄弟們和姐妹們》的某主要人物在劇中曾被安排出走墨西哥,使角色一度戲份寥寥,究其原因是該演員在片場頻繁調戲女同行,引起眾怒。 適逢情人節、感恩節和聖誕節時,為了增加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劇情總是會緊扣節日,這些都是在編劇時需要事先考慮到的。假如與超級杯決賽或奧斯卡頒獎典禮撞車,當晚則不播新劇。 市場細分也是美劇製作的重要考慮因素,比如日間肥皂劇主要面向不出門工作的家庭婦女,以悲歡離合的家庭劇為主,有的甚至可以連映幾十年。這方面《指路燈》創下了紀錄,它從1952年電視剛剛普及時開始播出,直到2009年才告終,歷時近半個世紀,其間人物的生活歷程往往跨越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觀眾對他們成長和成熟有着細緻的跟蹤,這是電影難以比擬的。 與中國演員同時參演影視劇不同,美國電影演員的地位普遍高於電視演員。一些演員借連續劇走紅後,往往進入影壇,比如《慾望都市》的主演薩拉?傑西卡?帕克現在已是著名影星,不再涉足電視劇。因主演連續劇《為你瘋狂》的海倫?亨特踏入影壇後,折桂奧斯卡,還曾嘗試當電影導演。雖然影星主演電視連續劇往往會被視為演藝生涯開始走下坡路,但他們客串電視劇乃家常便飯,比如《威爾與格雷絲》陸續雲集了眾多好萊塢影星,包括不少奧斯卡獎得主,他們通過客串該劇來表達對性少數人群平等權益的支持。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製作和發行的商業做法值得借鑒外,美劇對於穩定美國社會和增強各階層之間的溝通也起着重要作用。作為人們飯後睡前打發時間的重要節目,它們不僅提供娛樂,同時也是潛移默化地提倡和引領主流道德的重要媒介。電視劇雖然表達上流於瑣碎,但貼近生活,一些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如關愛、寬容、責任和信任等,滲透着連續劇的方方面面。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美劇實乃美國的文化教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