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降息0.25個百分點,然後各大銀行又紛紛上浮了存款利率,一來一往讓理財市場虛驚一場。不過,剛公布的5月份CPI數據同比上漲3%,環比上月下降0
.3%,似乎宣告着“跑贏CPI還是有可能的”。
在降息效應和C
PI數據的共同發酵下,預示着目前資金面的相對寬鬆。
據不完全統計,中資銀行在本週發行或即將發行的半年期以內人民幣理財産品中,門檻大多定在5萬-10萬元。多數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4.3%-4.8%之間。受資金面影響,作為高端理財的信託産品年化收益率也降至9%附近。而去年,信託産品平均收益率一度超過10%.
如果收益要保持,恐怕門檻得抬高了。深圳招行的理財經理陳明媛向南都記者&&,招行計劃在6月20日左右發行“外貿信託-票據星”系列理財,期限3-4個月不等,年化收益最高達到5
.7%,看起來還不錯,但起點是100萬,並採用預約額度銷售方式。
雖然高收益産品依然活躍,但這無法平衡整體收益率的走低趨勢。據普益財富最新數據統計,進入6月份以來,銀行理財産品已經出現明顯下滑趨勢。截至6月7日,本月人民幣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僅為4.5624%,較1月份的5.2396%已下降0.6772個百分點,較近三個月平均收益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南都記者留意到,1至3個月期限産品中,4月、5月和6月的平均收益率分別是4.6486%、4.4195%、4.2674%,明顯呈現走低趨勢。債券和貨幣市場類産品在近三個月也分別為4.7341%、4.5526%和4.3161%.
不過,據記者觀察,從近三個月的CPI數據表現來看,都維持在3%-3.5%左右。而一些一年期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還是能夠達到5%以上,相比CPI還是具備一定的“優越感”。在不少銀行理財經理的預期中,下半年短期理財收益率還將進一步走低,中長期産品由於受到降息影響較小,投資回報比正在顯現出來。
普益財富分析師曾韻佼提醒説,普通投資者不妨選擇購買期限較長的理財産品,從1至3個月較短期限的産品轉向6月至1年的産品,由於鎖定期較長,這部分産品收益相對穩定;其次,多考慮組合類投資産品,除了單純的人民幣貨幣産品外,可以考慮包括貨幣、債券及信貸資産的組合收益産品,也能降低産品單一因素影響的風險。另外,不少城商行發力中間業務,理財産品收益率相對較高,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