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派基金一年52高管變更影響業績
2012-06-11   作者:程亮亮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近年來,被公眾視作“金領”的公募基金高層一直風光無限。正因為財富大幅增長下投資者正確投資意識的稀缺,競爭者寥寥,相關行業給從業者提供了一片寬闊的藍海。然而,弱市下公募全行業發展停滯不前,新公司卻如雨後春筍般涌現,這片海域已佈滿淺灘或是暗礁。生存環境日益惡化,競爭日趨激烈,“金領”們似乎去意已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近一年來的基金公司公告發現,從董事長、總經理,到副總經理、督察長以及獨董,公募基金高層的變更日漸頻繁,僅上海基金公司就高達52起。為什麼會這樣,在這些變更中誰又將受傷?
  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時間,國聯安基金無疑是滬上高層變更最勤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從公司總經理到副總經理,再到督察長悉數更換。
  資料顯示,2011年7月份,國聯安發布公告稱,公司原總經理許小松離職,由李柯代任。隨後的10月份,公司原督察長謝榮興離職,由符學東接任。今年3月份,國聯安基金正式公告公司新任總經理邵傑軍到任。而邵傑軍則剛剛於去年從華安基金副總經理的位置上離開。到了今年4月份,國聯安兩位副總經理周泉恭和王峰先後離開。加上這期間公司任命的副總經理和督察長職位,一年間國聯安的高層變動達到7起,成為近一年來上海基金公司中高層最動蕩的公司之一。
  事實上,高層動蕩並非只有國聯安基金一家。記者在統計過程中發現,這一年間滬上發生高管變更的基金公司家數達到24家,佔比近七成。當然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華安基金董事長俞妙根的離職,以及該公司兩位副總經理的相繼離開,讓這家“老十家”基金公司的動蕩氣息也越發濃厚。最終,這24家為滬上公募基金公司在一年間“貢獻”了共計52起高層變更。
  記者在統計過程中還發現,在上述52起高管變更中,幾乎都是“個人原因”,只有極少數是因為工作調動。業內人士稱,“所謂個人原因其實就是另謀高就,或者就是離開這個行業。”該人士&&,“這背後則是行業競爭的加劇,以及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人才緊缺的極端體現。”
  核心人物走了,往往都會引發一場基金公司人事“地震”,這幾乎已成為這個行業的慣例。記者統計發現,總經理或者董事長離開之後,往往會有副總經理或者其他人員先後離開。
  “總經理或者對於公司發展有着關鍵作用的人物的離開,對於公司的影響是極大的。”上海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因為核心人物的離開可能意味着一種延續多年的企業文化體系的崩塌,短期內對公司或基金業績都會帶來一定衝擊。”
  而更讓人擔心的是這種離開之後,新進者必然帶來“新鮮血液”,能否很好地融入到公司多年形成的企業文化中則是各家公司需要面對的問題。“這個融合的過程是十分艱難的。新進者都會搭建自己的網絡,或招聘原來的部下,或引進自己的管理經驗,這些都會帶來一定的風險成本。”上述業內人士&&。
  有統計顯示,公司高層動蕩者的業績表現往往難有起色。一位基金經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果一家公司負責投研的副總經理離開,短期內自然會有不少基金經理無心工作,對産品業績構成一定影響。“而新的高管到來之後,這個磨合過程至少半年,甚至更久。”該人士稱。
  無論對於公司文化的傳承,還是公司發展的衝擊,最終的埋單者都是那些對於基金公司給予諸多期望與信任的投資者。有不少人士&&,穩定的高管團隊無疑已成為投資者在挑選基金産品時的一個重要考量因素。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跨市場300ETF基金何以快速“失寵” 2012-06-08
郭樹清:加快基金管理公司向財富管理機構轉型 2012-06-08
王岐山今日會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 2012-06-08
鵬華基金初冬:基本面對債市仍將形成支撐 2012-06-08
建信基金趙英楷:資源類商品價格仍將走高 2012-06-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