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向以“高收益”著稱的外資銀行理財,面對一個又一個“巨虧風波”,開始調整産品類型和投資結構,加大保本型産品的研發,力圖挽回其産品在中國“水土不服”的局面。 從今年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外資銀行發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發行數量僅為36款,遠遠低於2011年同期的62款,更低於2010年同期的79款。理財專家&&,外資銀行産品策略的調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外資銀行在面對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的激烈競爭下,不得不努力採取措施改進産品,以期更好地滿足國內投資者的需求。 外資銀行深陷“巨虧門” 近期不少媒體爆出外資銀行理財産品出現巨虧,一時之間對外資銀行的質疑之聲再度甚囂塵上。 作為金融危機的遺毒,近年來,外資銀行及其理財産品始終無法擺脫投訴和詬病,頻繁陷入“巨虧風波”,環繞在外資銀行身上的光環逐漸褪去。 在外資銀行進入國內理財市場的早期,投資者和老百姓普遍相信這樣一個“事實”:外資銀行理財水平和能力強於中資銀行。而就在這樣一個缺乏堅實證據的判斷下,一大批高凈值客戶成為了外資銀行的理財客戶。但高速的發展也使得部分外資銀行逐漸暴露出其軟肋:理財産品線集中於較高風險,但卻向幾乎所有的投資者銷售。 “投資者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購買環節,大多是理財經理沒有解釋清楚理財産品的設計結構,沒有全面説明理財産品的風險等等。”一位曾任職於外資銀行的人士如是説。 而與之相比,中資銀行要顯得“保守”許多。“儘管外資銀行確實有一些結構性以及QDII産品存在虧損的情況,但是在面臨2008年金融危機這種全球性的系統性風險面前,包括中資銀行在內的各家銀行發行的QDII或投資於海外市場的結構性産品同樣無法擺脫虧損的命運。中資銀行之所以沒有外資銀行受到市場關注,就在於中資銀行在産品發行上採取了盡量回避該類産品的策略,而外資銀行發行的絕大多數産品均為投資海外市場的産品,因此自然而然受到市場的關注。”普益財富研究員魏可&&。 也正因為如此,外資銀行開始在産品類型和投資結構方面作出調整,以應對市場出現的各種變化。 加大保本型産品研發力度 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顯示,外資銀行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數量在2010年和2011年年內均呈現逐季走低的態勢,並且2011年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與2010年相比小幅減少,但是保本型産品(包括保證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發行數量整體上升。 從發行數量上來看,從2010年第一季度至2012年第一季度,外資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雖然在個別季度出現大幅波動,但整體發行數量仍然增長。普益財富的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外資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總數為758款,2011年增加至1159款,增幅達52.9%。2012年第一季度,外資銀行理財産品發行數量為289款,與去年同期的303款相比微幅減少約5%,這主要是由於保本型産品發行數量的增加無法抵消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數量的減少所致,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不斷增加使得海外金融市場投資風險增大,這從客觀上使得外資銀行發行的産品受到鉗制。 從産品收益類型上來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數量在2010年和2011年年內均呈現逐季走低的態勢,並且2011年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與2010年相比小幅減少,但是保本型産品(包括保證收益型和保本浮動收益型)發行數量的整體上升,使得整個2011年的産品發行總數仍然高於2010年。 從第一季度的數據來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的發行數量僅為36款,遠遠低於2011年同期的62款,更低於2010年同期的79款,這主要是由於往年有發行過該類産品的外資銀行,普遍在今年大量減少該類産品的發行,而東亞銀行和星展銀行更是停發該類産品。 而另一方面,今年在保本型産品的發行上,各家外資銀行開始發力。普益財富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外資銀行今年發行的保本型理財産品共計253款,與2011年同期的251款相比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保本浮動收益型産品成為外資銀行偏愛的品種,該類産品75款的發行數量與去年同期的70款相比略有增加,包括東亞銀行、法興中國和滙豐銀行在內的多家外資銀行今年都增加了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渣打銀行今年該類産品發行數量減少的情況。“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外資銀行面對複雜的國際經濟宏觀形勢以及國內理財市場現狀兩方面壓力所作出的積極調整。”魏可&&。 積極調整産品投資結構 除産品類型外,産品投資結構也成為外資銀行進行調整的方向之一。 普益財富的季度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外資銀行發行的挂鉤匯率的理財産品增長迅速,在2011年第一季度和2011年第四季度達到兩個高峰,這兩個季度各發行了123款和231款該類産品,主要原因是恒生銀行發行的數量眾多的保證收益型産品均為挂鉤匯率的産品,今年以來恒生銀行繼續在挂鉤匯率的保證收益型産品上發力,使得整個外資銀行的該類産品發行數量遠遠高於挂鉤其他標的的産品數量。 魏可&&,挂鉤外匯的理財産品通常具有完善的控制風險措施以及相應的對衝工具,因此銀行將其設計成保證收益型産品能夠很好地保障客戶本金並實現預期收益。 挂鉤股票的理財産品是另一個外資銀行偏好的品種。據專家介紹,雖然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在去年的第三、第四季度有所減少,這主要是由於不少銀行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逐漸減少挂鉤股票的銀行理財産品所致,這和去年全球股票市場在下半年不確定性增大不無關係。但今年第一季度,該類産品大幅反彈至57款,這主要是源於全球股市在第一季度表現亮麗,各國家和地區主要股指均出現不同程度補漲。滙豐銀行、東亞銀行和星展銀行等都增加了該類産品的發行量,其中東亞銀行發行的10款挂鉤股票的理財産品均為保本浮動收益型,一改大多數銀行發行的該類産品多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常態,這也是面對經濟增長放緩、投資者風險偏好降低,外資銀行作出的應對和改變。 “與2010年相比挂鉤指數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在2011年有明顯上升,這主要是由於滙豐銀行增加了該類産品的發行數量,使得該類産品的整體發行數量有所增加;挂鉤利率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整體穩定,渣打銀行依然是該類産品的發行主力,平均每個季度穩定在50款左右。”魏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