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銀行暫停攬存 個別提定存利率
2012-05-30   作者:厲翔 鄧莉蘋 胡俊華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本月底我行不需要衝量存款了。”這是記者以資金掮客的身份採訪銀行客戶經理時較多的回復。而就在一個月前,銀行月底衝量“一口價”還在1‰~2‰浮動。
  這並不意味着銀行攬存大戰已經終結。分析人士稱,二季度銀行存款缺口恐更甚,只是5月份非季末、年末等特殊時點,銀行不願意花高昂的成本換取更多存款。

  多家銀行停做存款衝量

  “5月份衝量錢不好賺,還不如打新股。”一位資深資金掮客笑稱,“4月份月底1000萬現金單日存取,一天能賺1~2萬元,5月份就沒這等美事了。”
  事實上,這並非新股有多誘人,而是在5月底做存款衝量實在無利可圖。
  記者以持有1000萬現金為由,向多家銀行客戶經理諮詢存款衝量返現比率,不曾想竟會吃“閉門羹”,一些銀行開出0.1‰的返現比率,實在缺乏吸引力。
  一位4月份還參與 “買存款”的國有大行客戶經理明確告知,5月份不需要了。“5月份花錢攬存性價比不高,非季末、年末不用那麼拼命。”該客戶經理説道。
  記者此前曾調查,4月份銀行攬存返現比率大多在1‰-2‰浮動,超過2.5‰的也有。底價500萬,金額越大返現比例可以更優惠。部分國有大行甚至開出和城商行相同的價格,股份制商業銀行則態度不一。

  提高定存利率攬存

  對銀行來説,“買存款”的成本偏高,銀行一般在季末、年末等特殊時點使用,平時則通過提高存款利率等方法吸引存款。
  “一年定存利率5.5%,高於央行規定3.5%,我行可在內部系統修改利率。”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或者活期存在我行衝日均存款,這筆錢月底您還可以拿出去衝量,下月初再回到我行。我們每季度返還0.5%的現金,1年累計2%。”
  該客戶經理同時&&,本月起分行已取消“買存款”政策,改為提高定存利率吸引存款,“‘買存款’何時重啟尚不清楚。”他説道。

  6月攬存恐將重啟

  “6月份銀行攬存之爭仍將持續。”東方證券分析師金麟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説道。
  “5月份預計新增信貸規模在6000億-7000億元,隨着銀行存貸比將日趨緊張,二季度存款壓力不會弱於一季度,而下半年銀行攬存的壓力將更大。”金麟告訴記者。
  同時,4季度存貸表現不力,恐將制約銀行二季度整體表現。
  央行數據表明,4月份人民幣新增貸款僅增加了6818億元,較3月份減少了3294億元,創下年內的新低,並低於市場的普遍預期。
  中航證券分析師認為,4月存款減少拖累貸款增長,居民存款減少是主因。“4月份存款餘額同比大幅下滑至11.4%的歷史低位,嚴重拖累了同期貸款的增長,其中住戶存款減少637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2968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4343億元。”中航證券研報中寫道。
  “根據歷史數據,住戶存款的減少往往發生在4月、7月與10月,即各季的季初,特別是2009年之後這一現象愈發明顯,其主要原因在於銀行季末大量攬儲,而其中短期存款較多,這部分存款在下一月到期導致季初存款減少,而年初受春節因素等多種其他因素的影響,令一季度存款往往大幅增長。”

  存款仍是考核指標

  其實,銀行的攬存情況仍然未能得到緩解。某國有銀行對公業務經理此前就&&,貸款仍然要做,但考核是存款指標。
  而在某股份制銀行做內勤的張紅(化名)也在不斷想從各方拉存款,他們做為內勤人員也會有一個拉存款的任務指標,“銀行有一個完成後的獎勵,但是我一般都沒有要這個獎勵,都是把它給存款進來的人。”她&&。
  一位華南地區銀行人士&&,原來存貸比是在月底、季度比、年底作為階段性考核,現在日均是要達到75%,各家銀行攬存的壓力比較大的。
  “存款是重要的考核指標,任何銀行都是,也是業務部門經營利潤的一個來源”,一位外資行人士&&,在你拉到一筆較低成本的存款後,本身有一個利潤産生,而貸款的話,一是有風險,另外還要滿足存貸比要求。而貸款有風險,做得差的情況也許還比不上存款。“也許過段時間也會有個人理財的任務。”他對此比較擔憂。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市場不景氣 銀行理財8成打保本牌 2012-05-29
外資行産品收益領跑銀行理財市場 2012-05-29
郵儲銀行理財産品協議未註明周期 2012-05-29
民企進入村鎮銀行有重大利好 2012-05-28
戴相龍:國有銀行51%控股即可 2012-05-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