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以來,基金出現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的情況,且跑輸幅度很大。今年這種情況仍在延續。隨着基金管理費率跟業績挂鉤,基金在投資上可能會更加慎重,大面積偏離基準的情況會大大減少。
昨日多家權威媒體報道,監管層擬將基金管理費與基金業績挂鉤,即按照“對稱浮動”的原則,當基金業績好於業績管理目標上限時,管理費向上浮動;基金業績低於目標下限時,管理費則同等水平向下浮動。
與此同時,監管層將要求在基金公司目前的風險準備金外設立特別的業績風險準備金,基金公司將按照管理費的一定比例提取業績風險準備金,在基金年度業績低於業績比較基準時,基金公司可以提取一定數量的業績風險準備金返還給基金資産,以彌補基金持有人的虧損。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自2011年以來,基金出現大面積跑輸業績基準的情況,特別是去年有近兩成基金跑輸基準在10個百分點以上,跑輸幅度很大。今年以來,基金整體上跑輸基準的情況仍在延續。
據Wind統計顯示,截至5月15日,418隻主動型偏股基金中,今年以來收益率低於自身業績比較基準的基金多達320隻,也就是説,今年以來跑輸基準的偏股基金佔比高達76.56%。
在跑輸自身基準的基金中,收益率低於基準在5個百分點以上的有98隻,特別是有6隻跑輸幅度在10個百分點以上,泰達宏利成長今年以來單位凈值逆勢下跌5.16%,而其業績基準收益率為8.39%,泰達宏利成長跑輸基準達13.55個百分點,滙豐晉信低碳先鋒和光大保德信中小盤各自基準的收益率都超過了10%,但兩隻基金單位凈值卻分別下跌2.66%和1.36%,表現令人大跌眼鏡。
與此同時,今年能顯著戰勝自身基準的偏股基金少之又少,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收益率超越基準在3個百分點以上的偏股基金只有32隻,佔比不到8%,泰信藍籌精選、富國天瑞強勢地區分別跑贏基準達11.81個和9.94個百分點,在所有偏股基金中最高。但這樣的給力基金在今年實屬罕見。
實際上,自去年開始,基金就呈現大面積跑輸基準情況。據Wind對基金2011年年報的統計,在684隻基金中,共有526基金去年的單位凈值增長率低於契約中設定的業績基準,跑輸基準的比例高達76.90%。其中跑輸基準在10個百分點以上的基金多達136隻,佔比接近兩成。三隻以絕對回報為目標的基金長城安心回報、海富通強化回報和嘉實回報靈活配置基金各自基準的收益率分別為6.56%、4.77%和3.33%,但這三隻基金去年單位凈值分別下跌20.4%、21.8%和23.2%,跑輸基準均超過26個百分點。
拋開這三隻絕對收益基金不説,其他基金中有6隻跑輸基準在20個百分點以上,分別為銀華內需精選、中海能源策略、華富競爭力優選、廣發大盤成長、華商産業升級和融通內需驅動,其中銀華內需精選去年單位凈值暴跌41.78%,其業績基準(滬深300指數收益率 80%+上證國債指數收益率 20%)僅下跌19.67%,銀華內需比基準多跌22.11個百分點!
儘管去年基金整體大面積跑輸基準,各類基金虧損超過5000億元,但由於固定管理費的原因,基金公司在基民巨虧之下旱澇保收,去年依然提取288.64億元的管理費。一些公司雖然旗下基金業績糟糕大幅度跑輸基金,但受益規模提升,管理費卻不降反升。
市場人士預計,將來隨着基金管理費率跟業績挂鉤,基金在投資上可能會更加慎重,大面積偏離基準的情況會大大減少。以業績基準指數的成分股為核心配置,再輔以適當偏離的“核心+衛星”策略會逐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