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理財基金熱銷 透支兩年管理費
2012-05-15   作者:曹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300ETF之後,又出現了巨無霸基金,匯添富理財30天首募規模達到了244.42億元,華安月月鑫也募資182.22億元,均打破工銀瑞信雙利債券創下的低風險基金的首募記錄(140.53億元),遠超同期發行的其他基金。由於這兩隻産品有些像銀行等機構發行的理財産品,也因此被稱為“類理財基金”。
  “這是一類銀行願意主動找基金公司發行的産品。”有關基金公司人士透露。表面看來,基金公司似乎找到了突破行業銷售瓶頸的法寶。過去基金公司面對銀行是乙方身份,需要支付高昂的發行費用和尾隨佣金。
  但事實是,由於類理財基金管理費本來就低,同樣需要給銀行發行獎勵,基金公司短期並不能從這類産品身上賺到錢。

  虧損發行?

  “行業格局在二季度結束會大變。”深圳某基金公司高層人士&&。
  他做出這種判斷的理由是,在匯添富和華安基金的産品儲備庫中,還有一些重量級的産品,如匯添富理財60天、華安季季鑫兩隻産品已經獲批,匯添富90天和華安雙月鑫也已經進入審批通道。“如果這些産品募集情況跟頭兩隻産品一樣好,那麼匯添富和華安基金在行業內的排名都會大跨步前進。”上述深圳某基金公司高層分析。
  更為關鍵的是,類理財基金是作為創新型基金申報的,證監會對創新型基金有6個月保護期。這意味着,其他基金公司無法複製匯添富和華安基金的成功,在兩家基金公司超越其他公司時,其他公司幾無還手之力。
  除了行業內的影響,類理財基金也為相關基金公司賺足了眼球。“媒體對這些産品的報道非常多,相關基金公司的知名度也隨之提升。”有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態。
  然而,也有基金公司對此並不眼紅:“類理財基金對基金公司而言並不能帶去太多利潤。”上海有基金公司銷售部門的人士認為,“這是在賠本賺吆喝。”
  根據産品介紹,匯添富理財30天的管理費為0.27%,華安月月鑫則為0.3%,甚至低於普通的貨幣型基金(0.33%)。如果規模不變,這兩隻産品一年分別能為匯添富和華安基金帶去6695萬元和5466.6萬元的收入。但在産品介紹上,這類産品還有銷售服務費,華安月月鑫為0.25%、匯添富理財30天為0.3%。
  這意味着,在剔除銷售服務費後,華安基金還能獲得0.05%的收益,而匯添富是虧損發行。
  這還不是全部成本。
  事實上,基金公司支付給渠道的費用遠高於這個數。據某銀行透露,該行的一個分行在銷售類理財基金後,獲得的中間業務收入就達到了銷售額的0.44%,加上基金公司普遍給銷售人員0.1%的激勵,基金公司實際支付的費率高達0.54%,幾乎相當於這類産品兩年的管理費。

  贏家銀行

  悶聲賺錢的仍然是銀行。對於銀行而言,看重的並不只是銷售基金帶來的中間業務收入,更重要的是它作為變相吸儲的方式。
  “這類産品簡直太好了。”有銀行人士説。由於不能發短期理財産品,這類産品彌補了銀行理財産品線的不足,並且將門檻降至1000元,增加了更多客戶的對銀行的粘性。
  “類理財産品每個月都會打開,這些錢可以立即轉化成存款,緩解了銀行攬存壓力。”上述銀行人士&&。
  而基金公司要想從類理財産品身上賺錢,就需將客戶留下。“在制定發行策略時,我們就制定了持續營銷策略。”相關基金公司人士&&。
  這和其他基金截然不同,一般基金在發行後,會根據市場情況再制定持續營銷的方案,可見,基金公司也明白類理財基金的缺陷。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更大的挑戰在於6個月後,對創新型基金的保護期一過,有更多基金公司發行類似産品,很難保證銀行不會為了短期收益而左手倒右手,鼓勵客戶贖回已經發行的産品而申購新基金。由於類理財基金沒有申購、贖回費,對客戶而言靈活性更大。
  但首批類理財基金的管理公司人士認為,這個市場很大,即便更多基金公司參與類理財基金的研發,最後的結果是大家一起將蛋糕做大,而非你爭我奪。他認為,由於先入為主,首批基金公司還是能夠保持優勢的。“ETF基金就是這樣。”他補充道。
  不管怎樣,基金公司似乎找到了迅速提高行業地位的另一種方法:通過産品創新。在過去,基金公司慣用的手段往往是突擊將業績做上去以吸引投資者。
  在國金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張劍輝看來,無論是類理財基金還是之前發行的300ETF基金,都是基金公司在産品“工具化”中的努力,能夠給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工具。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金價暴跌 看跌黃金類理財品面世 2012-05-14
中資行發力黃金類理財産品 看跌型並非主流 2012-05-10
多家銀行推出做空黃金類理財産品 2012-03-07
謹防另類理財産品的炒作泡沫 2011-12-13
銀信合作另類理財品運作方式成商業秘密 2011-12-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