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傷未愈的銀行理財資金要入市?
2012-05-07   作者:侯美麗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字號

    銀行理財資金入市的傳聞一度令業界振奮不已,如今這種預期仍在持續發酵。日前,有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銀監會正在研究制訂理財産品創新和投資管理辦法,18萬億元理財資金投資的方向和途徑屆時有望明確。
  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風光無限卻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成為重災區的傷痕纍纍的銀行理財資金真的要回來了嗎?

  股市回暖的誘惑

  長期佔據着短期理財和固定收益理財市場的銀行,其優勢正不斷被其他金融機構分食。在後來者要“居上”的壓力之下,不少銀行將目光轉向了當下正大刀闊斧改革的資本市場。
  “銀行的強勢地位肯定不會一下子就被打破,不過其議價能力已經大不如前。”吉林信託理財中心的一位理財規劃師告訴本報記者。
  一方面是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已經進入下行通道,市場上已難見預期年化收益率5%的大眾理財産品 即使面向高凈值人士的私人銀行産品的收益也普遍下調。以佔比高達60%以上的1—3月份的銀行理財産品為例,其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滑,從2月份的4.82%,到3月份的4.79%,而在4月份的最後一週已經降至4.6%。
  另一方面,銀行的渠道強勢正在被信託直銷、第三方理財機構等分食,而券商將代銷信託等産品無疑將使競爭加劇。記者了解到,目前不少信託公司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直銷團隊甚至財富管理中心,草莽發展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更是不可小覷,而近期又有消息透露,監管機構將發布相關政策,明確券商可銷售非本公司的金融理財産品,範圍擬包括第三方推出的公募基金、信託、股東收益、PE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類、現金管理、保險等。
  而今年以來,伴隨着監管層對藍籌價值的強調,市場上的存量資金似乎都已經按捺不住。雖然退市新政下的ST股還是殺跌重災區,但局部盤整改變不了大盤震蕩上行的趨勢,牛市或再來的強烈預期下,理財資金再度入市被寄予厚望。
  普益財富統計數據顯示,去年銀行理財産品的發行明顯提速,發行數量為22441款,較2010年上漲100.58%,發行規模為近17萬億元,總規模近18萬億元。銀行理財資金入市一旦成行,即使只有10%的資金能夠進入,也意味着將有近兩萬億元的資金流入二級市場。
  雖然不少銀行對高收益的股市投資表現出濃厚興趣,但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也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江蘇一家城商行的零售部負責人稱,投資股市並不是銀行的專長。“即使大牛市再現,我們也不會馬上推出跟股市挂鉤的理財産品,畢竟風險還是很大的。”

  舊傷未愈的徘徊

  在養老金入市的熱鬧之後,市場將同樣熱切的目光投向了銀行理財資金。
    最早是今年2月份,證監會主席助理吳利軍的一句“引導銀行理財計劃更多面向二級市場進行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引起了市場對銀行理財資金再度入市的種種遐想。而投資者們紛紛記起了今年1月1日銀監會正式實施的《商業銀行理財産品銷售管理辦法》,把銀行理財産品風險等級細分為五級,也就是説允許設計更高級別的風險産品,因此被重新解讀成為銀行理財資金入市預留了政策空間。
  但銀行理財資金是個“受過傷”的孩子。
  早在2007年的大牛市時,多家銀行就曾推出過涉股理財産品,但2008年突然而降的股災,讓此類理財産品嚴重縮水,多數産品虧損達到30%—40%,即使經歷了2009年的大反彈,不少産品仍未翻身。如平安銀行於2007年至2008年發行的三款基金優選産品,目前還分別虧損30%、33%、22%。2009年7月,銀監會規定,理財資金不得投資於境內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或與其相關的證券基金。從那以後,集體“戒股”的銀行開始回歸到自己的強項穩健理財上來,也由此被貼上“安全”標籤,投資方向主要是債券、票據。
  而監管層對於私人銀行客戶理財資金進入股市雖未明下禁令,但選擇高風險投資的少數銀行的私人銀行産品,結局並不樂觀。比如頭頂“最賺錢銀行”光環的中國工商銀行2010年初發行的一款年化預期收益率6%的私人銀行理財産品,因投資了二級市場股票、開放式基金等産品,今年1月30日到期時出現了16.45%的虧損,備受投資者指責。
  舊傷未愈,又添新疤。這也是不少銀行對即將開啟的股市大門仍猶豫不決的主要原因。儘管今年以來政策面頻吹暖風,大盤也數度強勁上攻,但銀行理財資金若貿然入市仍存在不小的風險。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讓理財資金進入股市是一項長期的制度建設,銀監會要對涉股比例、風險控制、信息披露、銷售管理等進行全面研究、規劃。此外,銀行理財資金入市會涉及監管協調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同比增18.4% 2012-05-04
標普:歐洲銀行業或加速去杠桿化 2012-05-04
3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負債同比增18.4% 2012-05-04
廣發銀行 2012-05-04
民生銀行南京銀行私查徵信 遭央行開罰單 2012-05-04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