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天,3.55%?怎麼也得達到4.1%左右啊。”看到某銀行一款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長春市民李女士明顯感覺不如前一陣高了。
資金面相對寬鬆,長春多家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走低。
預期收益率走低
李女士的感覺沒錯,理財産品的預期收益最近確實有所下降。
昨日,人民廣場附近某銀行網點理財經理告訴東亞記者,與上個月相比,銀行理財産品收益有所差別。以該銀行發行的一款半年期理財産品為例,其預期收益率4.7%左右,而上個月收益約在5.1%左右。
“現在各個期限的理財産品收益都有所下滑,算是全線縮水。”該理財經理説。
“在我們銀行,部分品種的産品收益率也下降明顯。”另一家銀行理財經理胡先生説,“春節前我們行發行一款挂鉤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的理財産品,期限為3個月,收益率在5.52%;而4月份又發行了同款産品,預期收益只有4.4%左右。”
走訪中,除個別銀行稱理財産品收益保持穩定外,多數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明顯“滑坡”。
發行數量減少
除收益率“跳水”外,理財産品的發行數量也有所減少。
“拿我們銀行來説,半年期産品以前一週最多發兩期;現在就是零星的發。而一年期産品以前一週怎麼也能發一期,現在已經是4月份第四週,可4月至今就發了一期。”胡先生説,不僅發行頻率降低,就連發行額度也降低不少。“一期産品發行額度多數在300萬元至400萬元左右,現在額度只能維持在200萬元。
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上周(4月14日-20日)30家銀行共發227款理財産品,較上周減少52款。其中,1個月至3個月(含)期理財産品發行數為119款,市場佔比為52.42%,較上周減少48款,市場佔比減少7.43%;1年以上期理財産品發行數為3款,市場佔比為1.32%,較上周減少4款,市場佔比減少1.19%。
買理財産品前看清風險提示
發行數量少、預期收益低,理財産品近期表現“低迷”。
談及原因,胡先生説,去年年底,流動性趨緊,銀行同業拆借利率飆升,這給銀行投資也拓寬了渠道。比如,資金投向於同業拆借利率、信貸類等理財産品。而自去年12月5日至今,央行已兩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一定的流動性,資金面相對寬鬆。“投資渠道變窄了,産品不如原來豐富、利率也回調了。”他説。
另一家銀行理財經理對此&&認同。她説,銀行對理財産品的包裝策劃能力欠缺也是影響市場現狀的又一因素。
此外,多位理財經理提醒投資者,購買理財産品時同樣要注意規避風險。比如,産品合同書中明確規定收益率的才屬於穩健型産品;要看清風險提示中,理財産品收益是否會隨利率升降或者産品是否有提前終止的風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