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牌挺進製表業等待歷史沉澱
2012-04-23   作者:於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PRADA的包,LV的旅行箱,百達翡麗的腕錶,或許還得戴上蒂凡尼的飾品……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追求時尚的人大致如此。
  只是,當褪去一切浮華的包裝,人們不禁生疑:我們對生活品質、對美好物質的追求,是否只能寄望這一個個LOGO?雖然追求時尚常被懷疑為虛榮,不過,細細探究那一個個享譽多年的品牌背後,往往藏着數代人對設計、對工藝以及對品質的執着要求,唯其如此,他們的産品才能上升到藝術品的高度,經歷歲月長河,依然熠熠生輝。
  事實上,在注重生活品質的人們看來,對時尚的追求從來都不是虛榮,而是一種態度,一種理念,關乎品位、志趣,乃至價值觀的諸多內涵與延伸。
  信仰時尚,就是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永不妥協這也正是我們開版的旨意,財富與價值的同步提升,或從投資時尚觀開始。
  2012年3月15日,第40屆巴塞爾鐘錶珠寶展在瑞士萊茵河灣的小鎮巴塞爾落下帷幕。據悉,本次BaselWorld吸引了來自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的1815個珠寶、腕錶等領域的參展商,他們向來自全球的10萬餘名參觀者展示了自己的創新産品。同時,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位記者受邀參加了這次展覽的報道,這個數字比2011年增加了9%。
  在四天的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今年各鐘錶品牌的訂貨情況遠高於去年。除了歐米茄、天梭、浪琴等在中國銷售額一直居於前三的品牌外,包括寶格麗、愛馬仕、香奈兒等全球頂級奢侈品牌的鐘錶都創下佳績。記者發現這類以時裝和珠寶起家的品牌,已在瑞士高級製表業穩固了自己的地位:除了大氣恢弘的場館不輸專業製表品牌以外,超複雜機芯的研發也已經與專業製表品牌並駕齊驅。

  奢侈品牌分了“一杯羹”

  5年前,如果提到香奈兒、愛馬仕、寶格麗、路易威登等這些全球知名的頂級奢侈品牌,也許大家對它們的腕錶並不熟悉。但到今年巴塞爾鐘錶珠寶展結束,相信不少人已經開始慢慢接受它們同樣也是頂級製表品牌的事實了。這些來自法國和意大利,以皮具、珠寶起家的品牌,如今已經成功印上了瑞士製表的烙印,而這就是腕錶市場上品質的保證。
  瑞士鐘錶出口額在2011年再次強勢上漲了19.2%,達到210.7億美元,總出口腕錶數量2980萬塊,增長了13.8%。中國香港、美國和中國內地為前三大瑞士鐘錶出口市場。面對如此大的一塊蛋糕,已頗具實力的時裝和珠寶品牌當然想在腕錶機械化回歸的今天,在高級製表業市場分到一杯羹。
  而得益於瑞士鐘錶業的全面復蘇,時裝和珠寶品牌的手錶業務也快速增長。從這些品牌的年報上我們也不難發現,進軍製表業確實給它們帶來了不小的收益。愛馬仕去年銷量約37.8億美元,增幅達到18.3%,創歷史新高,其中手錶業務增長最為強勁,達到23.2%;路易威登集團2011年銷售額增長16%,達到312億美元,其中鐘錶珠寶業務增長最快,達到23%,這得益於集團去年成功收購了寶格麗。
  愛表族西南區的版主李林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像香奈兒、愛馬仕這些頂級皮具品牌在市場上已經具有極高的品牌認知度,進軍奢侈腕錶領域只是時間問題。而這些品牌也都是通過和瑞士頂級製表品牌合作先試水製表領域,再一步步依靠收購一些小的機芯廠、表殼、錶帶廠等,來生産自己的腕錶。只要打上了瑞士製造的印記,也就是有了品質的保證。

  製表之路大同小異

  愛馬仕以馬具起家,寶格麗是意大利三大頂級珠寶品牌,香奈兒以服裝、皮具傲視群雄,路易威登的旅行箱經久不衰,這些品牌都不是以專業製表起家的,但如今都在專業製表領域佔得一席之地,並被專家和市場認可。回顧它們的製表之路,竟十分相似。
  20世紀70年代,石英機芯衝擊瑞士製表業。由於價格低廉,走時精準,便於保養,石英機芯受到了市場的追捧。石英機芯沒有技術要求,只需要好的外觀就能獲得很好的銷售,而設計正是時裝品牌的強項,依託先天的優勢,這些時裝品牌進入腕錶行業易如反掌,獲得市場的認可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法國、意大利的頂級時裝、珠寶品牌開始開拓自己的鐘錶業務。追溯它們的專業製表之路,大多是先通過收購瑞士小表廠建立自己的製表基地,再與頂級製表品牌合作,推出自主機芯的機械腕錶,待具備一定實力後開始研發自主機芯以及複雜功能腕錶,從而進軍高級製表業。
  《Perfecttime時計》雜誌主編常偉認為這些奢侈品牌的優勢就在於雄厚的資本。“它們很好地整合了瑞士製表業的資源,可以很快融入到高級鐘錶領域。”常偉説:“這些品牌早期都是與瑞士製表廠合作,但那時資源分散,産業不系統,也就沒有完整的系列。再後來,它們開始通過收購周邊資源,例如錶帶廠、表殼廠等,通過控制股份完善自己的製表之路。”
  寶格麗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早在1977年,其就推出Bvlgari-Bvlgari腕錶,上世紀80年代初,其在瑞士成立BvlgariTime公司負責旗下腕錶的設計與生産,但當時Bvlgari的腕錶還只是停留於設計,在機芯上並無建樹。直到2000年,寶格麗收購瑞士頂級的高端腕錶製造品牌G岢raldGentaS.A.和DanielRothS.A.後,重組新公司DanielRoth&GentaHauteHorlogerieS.A.,其才開始注重機芯的研發與製作。2005年,寶格麗再次收購瑞士製作表盤的CadransDesign公司,以及生産鋼製表鏈和貴金屬錶鏈的Prestiged"Or公司,建立了自己完整的腕錶生産線。到了2007年,收購了FingerS.A100%的股份後,終於使得寶格麗在高端複雜腕錶的研發和生産上確立自己的地位。
  愛馬仕也以相同的步伐逐漸佔領高級製表業。從1978年成立製表工坊,到2003年與Vaucher機芯廠合作發布了裝配HermesH1928機芯的Dressage腕錶,2006年投入2500萬瑞士法郎買下了Vaucher機芯廠25%的股份,再到去年收購了有超過125年歷史的瑞士著名表殼製作公司JosephErard的32.5%股份,愛馬仕最終穩固了自己在高級製表業的地位。
  香奈兒則稍有不同。1987年,其才首次跨入手錶行業,推出第一款Premiere系列,但當時還是以石英機芯為主,主打設計款式,並由位於拉夏 德 芳 的 Georges &FrancisChatelain製表廠代為製造。直到1993年,香奈兒收購了G&FChatelain製表廠,並在2000年推出J12腕錶後,其才開始在鐘錶領域小有名氣。8年後,香奈兒通過與愛彼表廠的合作,正式推出Calibre3125自動上鏈機芯。這次跨界合作,不僅創下了瑞士製表業的先河,還讓香奈兒在機芯上的弱項上得到了彌補。
  “上世紀90年代開始,時裝品牌開始陸續進入手錶行業,對於集團化的品牌,這並不是什麼難事。”李林修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例如LVMH集團旗下擁有真力時、豪雅等專業製表品牌,這為Dior、Fendi這些時裝品牌進入製表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Dior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其1975年正式推出腕錶系列,一直主打設計並將其高級定制的元素融入其中。直到2005年,Dior推出的ChiffreRougeIrreductible計時碼表裝配上了真力時ElPrimero高振頻計時碼表機芯,才開始在複雜機械錶領域有所建樹。

  缺乏歷史沉澱

  寶格麗、路易威登、迪奧等品牌都是從腕錶的設計開始,付出極大的代價,才進入機械錶製造領域。它們通過大價錢的收購與合作,並依靠集團力量,開始從設計、生産,到複雜技術的掌握,讓手錶成為其核心産業之一。常偉指出:“這些品牌的劣勢在於其鐘錶歷史上積累不夠。”李林修也認為:“在專業製表領域,它們還太年輕了,缺乏歷史沉澱,這是一种先天的不足。”
  在此次展覽上,記者看到無論是寶格麗的Papillon Voyageur兩地時腕錶、路易威登的TambourSpin時光飛旋腕錶、迪奧VIII腕錶、香奈兒Premi岢re浮動式陀飛輪腕錶,都展示了這些品牌在高級複雜腕錶上的建樹。李林修告訴記者,這些品牌頻繁地推出複雜功能腕錶,目的就是要證明自己在專業製表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表面上看起來,它們並沒有再賣品牌,而是在賣技術,其實歸根結底,它們還是在賣品牌。李林修談到:“專業製表品牌不會如此頻繁且急切地告訴大家自己今年推出了技術如何複雜的腕錶。例如勞力士,多年以來它就代表精準、耐用。你説它有沒有技術生産超複雜腕錶,這當然毋庸置疑。但每一年在巴塞爾鐘錶珠寶展,它都是最低調的,也是最誠懇的。”
  “這些奢侈品牌進入腕錶領域,還是缺歷史,缺乏有代表性的産品。”李林修説:“比如伯爵,我們提到它就會想到它的超薄表,也會想到它的珠寶鑲嵌工藝,這就需要歷史沉澱。”常偉也向記者介紹:“奢侈品牌在進入專業製表領域,缺乏文化層面的東西,即便他們出的表再專業,也無法讓人從根上覺得它們是專業製表品牌。”最後,李林修總結到:“有歷史,生命力才夠強,才在這個行業有話語權。這些奢侈品牌有能力,但還很年輕。它們需要經驗的累積;需要代表性的作品;需要靠消費者的認可,還要靠銷售成績來證明。”但常偉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正是這些品牌在現有資源範疇上的創新,才讓製表業變得更多元化。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跑馬圈地 奢侈品大牌的中國算盤 2012-04-20
以需求指數引導奢侈品消費走向理性 2012-04-13
天價茶是奢侈品還是腐敗品 2012-04-10
上市救不了奢侈品電商企業 2012-03-30
魅力惠:獲美奢侈品零售巨頭2800萬美元投資 2012-03-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