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與結構性産品成銀行新方向
2012-04-23   作者:蔡愷  來源:證券時報
 
【字號

    我國銀行理財産品已經歷約5年的跨越式發展,無論從資金總規模和産品種類上都有顯著增長,但由於資本管制和投資産品的稀缺,目前理財産品的種類仍然匱乏。在近日舉辦的光華普益財富論壇上,業內人士極為關注未來銀行理財産品的創新方向。
    近年來,銀行理財産品不僅在交易方式上有所創新,投資標的涵蓋領域也更加廣泛,去年市場上即涌現出以奢侈品、高端白酒、紅酒及藝術品等為挂鉤對象的理財産品。
  農行總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彭向東認為,如果理財産品不創新,就沒有存在價值,創新之一是開放式産品,即由客戶自主決定投資期限,一項産品對應一個投資組合,管理隨之規範,對銀行收入貢獻也比較高;創新之二是結構性産品,比如農行之前推出的一款挂鉤高檔手錶的産品就是為迎合創新而設計的。
  上述觀點得到了與會專家一致的認同。招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劉小臘指出,“目前一些理財産品創新已初見成效,包括挂鉤權益類、私募基金、黃金等資産的理財産品。大力推行結構化産品將形成對利率市場化的倒逼機制,對利率市場化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隨着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基於利率管制的傳統理財業務模式必然會改變,取而代之的是基於風險定價的結構化理財業務模式。”

  風險控制

  産品創新的風險也不容忽略。近年來,一些銀行的結構化理財産品達不到預期收益率甚至巨虧,惹來客戶強烈投訴的事件並不鮮見。對此,彭向東指出,銀行理財從傳統市場介入到另類市場,對專業能力的挑戰日益加大。劉小臘認為,強大的金融工程團隊、高水平的基礎衍生交易、明確的職能定位和高效的IT系統,是確保結構化理財業務發展的保障。
  恒生銀行(中國)財富管理及産品開發業務總監楊德行對證券時報記者&&,面對市場波動,銀行在理財産品銷售和設計方面要遵循“審時度勢”、“從上到下”的原則,當預期市場將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時候,就不是進行大規模銷售的時機;在産品設計上,需避開具有系統性風險的資産,挑選防守性比較高的行業板塊,盡量避開風險,保障客戶的本金。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外資銀行理財巨虧糾紛不斷 余值蒸發誰之過 2012-04-20
在售銀行理財産品[2012-04-20] 2012-04-20
花錢做預算 理財家教你理智用錢 2012-04-20
星展銀行:“豐盛理財”再起航 2012-04-20
一季度銀行理財發行下跌收益縮水 2012-04-2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