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膠囊整頓 資金角逐"危機投資"
2012-04-18   作者:陳光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一邊是水深火熱,一邊是如日中天。就在對濫用工業明膠的批評繼續發酵的同時,不少投資者卻瞄準了A股市場中的明膠巨頭,4月17日,青海明膠、東寶生物等概念股強勢漲停,各類資金上演一把“火中取栗”的危機投資好戲。

  游資成炒作主力

  自4月中旬的“毒膠囊”事件曝光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出通知,對13個鉻超標産品暫停銷售和使用。而在股票市場上,“毒膠囊”事件的影響還在繼續發酵,隨着對不法明膠生産企業的查處不斷深入,業內較大的明膠企業則面臨更好的成長機會。
  4月17日,超過2萬手的大單剛集合競價時便壓在了青海明膠的漲停板上,到收盤時止,漲停板上積累的買單高達28.7萬手,該股也沒有任何懸念地迎來第二個“一字”漲停板。同樣表現強勢的還有東寶生物,開盤一分鐘,股價便封住漲停,除了早盤有所波動,全日亦無太大懸念。
  據盤後交易數據顯示,江浙游資成為炒作的主力。中航證券杭州香積寺營業部和東興證券佛山汾江南路營業部分列青海明膠買入前兩名,分別買入1525.92萬元和1485.97萬元,當日青海明膠全天總成交3214.8萬元,兩家營業部就貢獻其中的93.68%。
  流通盤更小的東寶生物,來自杭州、寧波、奉化、南寧的幾家營業部成為盤中最大買家,總買入5618.39萬元,佔全天1.51億元成交額的37.2%。
  從事件爆發到相關概念股瘋漲,游資的敏銳嗅覺展露無遺。一位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在炒作之前,青海明膠就已經是“地板價”,由於業績虧損,自2011年4月以來,股價就大幅下跌,至2012年3月底,股價已從去年最高的11.19元跌至5元上下,跌幅超過55%。而據一季度的業績預告顯示,雖然公司繼續虧損500-600萬元,但由於明膠産品及銷售率增加,盈利能力增強,同期將減少虧隕。

  挖掘行業整頓的機會

  對於明膠行業而言,本次“毒膠囊”事件無疑是場危機,但“危”中亦含機遇。知名醫藥投資人姜廣策&&,中國上規模的正規明膠企業有兩家,一是位於西寧的青海明膠,二是廣東開平的法資企業——羅賽洛(廣東)明膠有限公司。其餘則是在浙江新昌一帶有大量的作坊式明膠和膠囊企業,它們使用工業皮革下腳料來製作明膠的問題由來已久,但始終得不到良好治理。
  而此番監管層對相關行業進行整頓治理,必然會對規模明膠生産企業帶來利好。“那些生産不規範、規模小的明膠企業必將被限制、被淘汰。”青海明膠董秘&&,公司所處行業的下游市場主要是醫藥領域和食品領域,這兩個領域的共同特點是受經濟波動的影響小,發展穩定;隨着國家對醫藥安全重視程度的提高,監管力度加大,將促進明膠、膠囊行業發展和升級。
  據悉,青海明膠目前産品全部是骨明膠,産量是一年大概5000噸,70%左右是醫藥用的明膠,20%是食用明膠,公司目前不生産工業明膠。而據2011年的年報顯示,公司醫藥用膠囊的産能在每年100億顆左右,而目前的産量在每年80億顆左右,未來還有釋放空間。
  上海證券認為,工業明膠制藥用膠囊危害大,藥用輔料規範化勢在必行,這將利好龍頭企業;隨着藥用明膠市場的規範,A股市場中以生産正規藥用明膠為主營品種的青海明膠與東寶生物或將受益,而輔料行業的龍頭企業如爾康制藥等也將受益行業景氣度提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工業明膠到底流向何處 2012-04-18
明膠事件還要查查監管瀆職 2012-04-18
皮革明膠入藥:沒有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2012-04-17
明膠亂象還有多少真相待揭露 2012-04-17
藥用膠囊廠用工業明膠作原料續:加工人員被控制 2012-04-1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夏斌:人民幣匯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劉宇:轉型,還須變革戶籍制度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